张桂兰/文
明清两朝,南北通货主要靠漕运海运,子牙河从河北大城南赵扶码头距运河只有八公里,并入运河达通洲上北京只有两天的路脚,沿河下天津,只用一天的路程。明末李自成攻破北京,清道光拆迁台头行宫,咸丰年间英法联军烧掠圆明圆,不少明清家具就顺着这条水路流落到大城境地。
这条河与宫廷脐带般的联系。清代康熙皇帝曾经两次驾临大城,巡视河道工程,并于台头镇建行宫一座,内置精美家具,一色皇家气派,成为大城古兴八景之一。乾隆也两巡大城,作画吟诗。乾、嘉两朝,当地共有十六人参加了千叟宴,可算假河运之便,成天下之最。
咸丰年间,李贾村人李英泰也是顺着这条河进京当太监,后来成了著名的大总管李连英。光绪年间,焦远庄村人焦盼也是顺着这条河进京,后来成了宣统皇帝溥仪的乳母,抱着三岁的小皇帝入宫登基的。
顺着这条河流,明清两朝许多大城人入宫到造办处献技谋生。西陈村人张兰亭咸丰年入宫,在修建颐和园工程中任领班。一次慈禧太后巡视工程,对他主持制作的紫檀顶箱大柜大为嘉许,也因应对机巧,口封“墨榫儿王”,赏银十两,赐福字一幅,子孙接班入造办处吃皇粮,续写了三代匠作传奇人生。
明清两朝大城人在京工作的人很多。一是宫廷王府里面,有官员、太监、御医、保姆、兵勇、仆从。这些人是大城仿古家具发展的底脉深蕴。二是工匠阶层,木工、瓦工人员广泛,技艺很高。中间有工头老板,有技术骨干,也有打工仔。既有农闲短工,也有常年专业队伍。他们多是依附宫廷王府里面的老乡官宦承揽工程,献艺谋生。同、光年间,李连英主持颐和园建筑工程,大城籍的工匠就沾光不少。
大城历史上是建筑之乡,现在是省管建筑基地县,上世纪九十年代,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仅国家登记的六级以上的木工就有一百余名,这些历代传承的工匠是大城仿古家具发展的基石。地缘方面,明清两朝大城隶属顺天、直隶管辖,畿辅之地,天子脚下,距京师三百余里,脚程不远。特别是子牙河、运河水运便利,和外界沟通密切,交往广泛。文化方面,大城历史古遗址、古墓群很多,是文物大县。由郭底人贺庆臻挖掘收藏,后捐献国家,现在廊坊博物馆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定窑青白釉执壶,是目前境内外同类藏品中最精美的。大城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一支专业文物商贩队伍,成为一个行业。他们为大城仿古家具业的兴起,起到了直接引导和推动作用。
子牙河套经济现象似乎成了奇特的一景。子牙河运造就了十里湾、李贾村、白洋桥、小流飘、南赵扶、姚马渡、张思河、西子牙等重镇富邑大族,培育了发达的资本工商业。明清两代,这些名门大族造就了一批官绅雅士。他们有的富可敌国。咸丰朝太平军北伐失败,林李残部自杨村突围,沿子牙河南撤。忠亲王僧格林沁率部追剿,白洋桥巨绅邓天一,助粮六千石,银三千两。有的势力通天,民国时期张思河人张绍曾家富学优,留洋日本,投身革命,民国十一年官至国务总理。这些大宅豪门,领风气之先,购置保藏明清古典家具,也都涵养了大城古典家具行业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