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十年 共同成长
----红木十年大型系列纪念活动大城专辑
编者按: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它承前启后,敲响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战鼓。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新的中央领导班子以新的面貌继往开来,引领中华民族的航船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十年里,中国经济稳定、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家具产业空前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而红木家具产业作为中国家具产业的一部分,更是空前的兴旺繁荣,企业数量、从业人数、产量销量,都增长了10倍以上。
伴随着红木产业的发展,红木行业的专业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和《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也即将迎来她们的十岁生日。十年,她们与产业同步,她们是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记录者和见证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十年,是值得铭记史册的十年。纪念红木十年,有着特别的意义。
“红木十年”纪念活动以回顾展望为主题,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将联合国内知名网络、平面媒体及多家机构,深入红木家具核心产区采访调研,并与当地政府、协会组织一道,回顾产区发展,记录产区繁荣,探讨创新思路、展望光明前景。
系列活动包括“红木10年,共同成长”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 10年品牌、10年人物、10年精品系列推举活动;CCTV-4《走遍中国——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行》系列纪录片(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行》系列画报特刊(人民画报);《走遍中国——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行》系列红木文化旅游特刊(旅游商报);《走遍中国——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行》政府领导系列访谈(中国领导网);《走遍中国——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行》新浪红木视频系列访谈等。
深情大城
作者:赵夫瀛
“红木十年”活动,我们把第一站放在了大城,这是因为,我们做红木专业媒体之后,最早接触到的产区就是大城。
最早到大城是在2003年11月份,再之后就是2004年的4月份了。那时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上线不久,《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刚要出刊。
说是“大城”,其实就是指一个村——大城县南赵扶镇冯庄村,从古典家具的角度讲,冯庄就是大城,大城就是冯庄,我们说“去大城”,其实就是去冯庄,就像我们当年说“去仙游”,实际上就是去“坝下村”一样。
冯庄街景 工厂
冯庄那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有两点特别鲜明,这两点恰恰也是鲜明的反差。第一点,这里太农村了。它本来就是农村,只是没来之前,把它想象得有些工业化。第二点,这里太奇特了,它太不像农村了,家家户户都做家具,别看房子破,精美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却从这里诞生。其实这些一点也不奇怪,这里本来就是农村,他们本来都是农民,是改革开放,让这里的一些人先走出了一步,带动了更多的人,进而形成了今天这个产业集群地。他们是在自家里生产,房还是他们的房,村还是他们的村,只是工作内容变了,由种地改成了做家具,这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演变,所以它是真实的,看上去反差鲜明,实际上顺理成章。
2007年时大城不少企业已有了微波烘干设备 菜农进厂
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去考证,不知道是玩笑还是真事,说是选村长的事,全村人都做家具,只有一户是农户——还在种田。好吧,那就让种田户当村长吧,于是农户当了村长。再后来又听说,村长也做家具了,那么村里是不是就没有农户了?土地是不是包给外地人耕种了?这事我一直没有去问过,有些事不必太真实,多一些想象更好。
冯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古典家具”一说。在全国其他产区,像广东大涌,他们说自己的产品是“红木家具”,不大提“古典家具”这一字眼。冯庄人恰恰不是,他们总说,他们是“古典家具”,有意无意地回避“红木家具”,他们的协会就叫“古典家具协会”。这里面有区别,说红木家具的,偏重于材质角度,而说古典家具,偏重于款式角度。这也与各产区的历史有关。冯庄能有今天,源于他们从收老家具起家。据说,最早些时候有人在广东新会等地,帮着那里的人到全国各地收老家具,然后卖到香港等地。后来他们回到自己村里,也开始收老家具,卖到广东。一来二去,村里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再后来,老家具越来越少了,他们就修、拼装,把一些破损的老家具修好,或进行拼装。更后来,修也没的修了,这时市场上也有材料出售了,他们干脆改修为做。由于他们一直玩的是老家具,对老家具的造型、榫卯结构等烂熟于心,做新的家具时就更习惯于老样子,这就是所谓的“仿古家具”,也称“古典家具”。沿袭到现在,大城古典家具企业对“古典家具”情有独钟,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也有历史的原因在里面。
产区街景
记得十年前,我们刚刚来到冯庄,满眼农村景象,而村舍里出出入入的,又都是工人。有一个场景给我印象相当深刻,就是一天上午我们进到村里时,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可一到中午,村街立刻变成了闹市,像打地道战,从各个房屋里一下子涌出数不清的人,街上卖菜的、卖米的、卖食品及日用品的等等,也忽然间冒出来,真像赶集一样,不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的。这说明,即使是在十年前,古典家具产业在大城也是有了些规模的。
不过在头几年,提起大城,一些人会联想到假货,说大城那地方假货多。连中央台也曾曝光过大城的古典家具“造价”。坦率地讲,这种评价不是太客观,也不是太准确。应该说,就大城冯庄来讲,古典家具这行业实际上是两大派系,一派是做新家具,另一派专门“做旧”。做旧,就是把这仿古家具做成“旧”的,让它看上去像是老的、有年份的。做旧的家具有用好材料的,也有用其他材料的。既然是做“旧”,那就越旧越好、越像老的越好。做旧本身不是毛病,有人就是喜欢这种带年份的沧桑感,也有一些老家具的销售公司来收购做旧家具。问题主要出在销售环节上,如果销售方如实讲,这家具是做旧的,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而如果卖方不这么说,说它是哪个哪个朝代的家具,欺骗买家,那就属于商业欺诈了,家具就是家具,只有好差之分,没有真假之分。家具不会说话,蒙了冤屈也没有办法。我们不能把做旧就当成是造假。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城古典家具,主要是指新家具。在大城、冯庄,新家具是产业的绝对主导。就新家具的用材而言,大城的企业是很规矩的。十年来,我也与大城的许多老板结成了朋友。2004-2007年间,我经常去大城。后来由于工作忙,去的时候少了,但一年一次还是有的。像宝德风的宋玉顺、红日的冯广洪、德发的郑德发、天利的郑国君、宏艺轩的刘萍、五福的李卫东、信德的冯广德、中原的刘永生、朝阳的申寿建、宏盛的孙赫,以及国粹的王忠怀等都是熟人。当然还有许多的老板,虽说跟我不是太熟,但跟我们在大城驻地的工作人员很熟,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也都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都一直非常的感念。
前几天我整理当年我在大城拍下的一些照片,让我想起了许多事,想起了我们当年在大城工作的一幕幕,非常有感触。可以说,我们是从这里起步的,它像养育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它是有功的。
现在的大城冯庄,跟2003年比那是很大的变化了,漂亮的建筑、漂亮的展厅很多了,更多漂亮的房子、展厅在规划中,今明两年就会亮相。更大的变化是产品与人,这里产品的造型工艺等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尤其令人可喜的是人的观念的变化,全力打造大城京作品牌,不仅是企业、协会的想法,也是政府领导的想法。像这次大城举办的授牌仪式和红木十年纪念活动,政府参与主办,并且县、镇两级领导从始至终参会,企业老板踊跃参与,在大城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足可以见证大城人的决心。尤其是朱建强县长在会上宣布,投资30亿的红木产业基地即将动工,更是给了全体与会者极大的鼓舞与激励。
我们与大城产业一起走过了辉煌的十年,在下个十年里,我们还将与大城企业朋友一起再创辉煌十年。那时的大城产业,将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发展。
扬起文化的风帆
-----原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谈古典家具文化价值
图图_文 李怒舲_本刊摄影
2013年1月16日,时为小寒,雾锁大城。早晨九点整,潘震宙部长开始了对大城宝德风、红日、正德发三家企业的走访。在看到上百种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示意图和手工雕刻车间的工作后,潘部长大赞数千年的中国榫卯结构,认为榫卯结构凝聚了中国古人的巨大智慧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是古典家具文化价值的最佳体现。而手工雕刻中,流淌着的人的情感、工艺传统与民族审美取向,都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一件古典家具拥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的基础。
潘震宙副部长在“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授牌活动现场,对古典家具文化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潘部长认为,近几年来,古典家具越来越多的引起一些国家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以及大收藏家的关注,本身就是其文化价值开始凸现的表现。古典家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贝。虽然它的表象是物质形态的,但其内在的传统工艺与艺术智慧都代表了我们民族独特的个性与文化,这是区别与世界其他民族,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根本,是需要被我们认真研究传承保护的,是当代古典家具制造者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文化如何实现传承、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潘部长认为,古典家具作为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的表现载体,有其固有的时代特点。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当代古典家具展示出当下的时代精神与时代特征,是发展的一个途径。但同时,传承的意义和使命是重大的,如何将古典家具蕴含的文化价值真正发掘表现出来,关乎产业发展,关乎文化复兴,关乎民族荣誉。
潘部长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城十年间发展变化的照片
一个古典家具产业的活动,引起了原文化部副部长的高度关注与全程参与,这本身就是个鲜明的市场信号。说明当下红木古典家具的价值,已不再单纯停留在材料与家具自身上。在文化大复兴的时代召唤中,如何彰显代表中国精神与中华文明的古典家具文化价值,将是对整个产业的全新考验。
十年红韵当空舞
-----大城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侯贵松话“十年”契机
韩云飞_文 李怒舲_本刊摄影
“这是大好事,以前大城人总以自己的‘京作’家具为豪,但似乎缺了点名正言顺的底气。红木十年,现在梦想成真,被权威机构正式命名为‘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我们不仅要把这个光荣称号写在墙上、立在路旁,更要挂在心上!”接受本刊采访时,大城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侯贵松的这番话,本文不得不再次引用。因为,他是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政府领导的声音,是企业发展的向心力,是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企业家们最为热望的产业“推动力”。
不错,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关心和专注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领导者,才催生和扶持起一个个繁荣一方经济、振兴一方文化的“红木家具核心产区”。“文化强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用事实说话。
中共大城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侯贵松
侯贵松分析认为,大城县对传承古典家具制作工艺、弘扬红木文化、推动古典家具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中华木工委等权威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可,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品牌声誉。同时也繁荣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人民,如今高楼林立,豪华展厅比肩就是明证。
与此同时,侯贵松也清醒地指出,大城红木家具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意识,产业规模有待扩大、综合档次需要提升,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是的,大城古典家具产业任重而道远,因为她肩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使命,承担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侯贵松表示将以红木十年回顾与展望活动为契机,深挖京作文化底蕴,加快启动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城建设,搭建高层次承载平台。
以红木十年回顾与展望活动为契机,搭建高层次承载平台——这话说的实在、具体,也大气。
我的两个没想到
------南赵扶镇党委书记刘增怀见证大城红木十年
韩云飞_文 朱方刚_本刊摄影
“你们在全国组织纪念红木十年活动,我们见证媒体十年来对大城产区的热情宣传、摇旗呐喊。今天,‘红木十年,共同成长,中国红木家具核心产区回顾展望大型纪念活动’首站在大城举行,我说一声‘谢谢’,希望媒体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古典家具产业的发展,共享辉煌。”文质彬彬的刘增怀书记未言先笑,令人顿感身心的舒展。
南赵扶镇党委书记刘增怀
自2003年调任大城县南赵扶镇经委主任,到2007年任镇长、2011年任镇党委书记至今,刘增怀是南赵扶镇红木古典家具产业十年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政府领导者。十年冬夏弹指一挥间,令人陡发由衷感慨。从民间自发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到生产销售产业集群;从名不见经传的修补做旧,到自主发展被授予“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刘增怀书记坦言这是他的“两个没想到”。
“没想到”可解释为“出乎意料”,也可以说成喜出望外超乎想象。但这毕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是真抓实干靠韧劲和事业精神描绘出的一幅红木产业辉煌画卷。
红木十年回顾与展望展板
回首大城古典家具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几个人倒买倒卖旧家具,发展成“京作”家具产业基地,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扶持,得益于中华木工委等组织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专业媒体的宣传推动、擂鼓助威。
“我们从卖家具起步到现在,前一个十年过去了,作为京作古典家具产业聚集区的镇党委、政府,后一个十年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更需倍加努力。接下来要树立卖品牌的产业理念,形成‘京作家具’的品牌效应。”刘增怀说。
在1月16日上午接受本刊专访时,刘增怀书记重点谈到:“从现在开始,利用三至五年时间主打品牌建设,同时利用五至十年的时间,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工艺标准,要在全行业拥有京作家具标准的话语权。”
100亿升级“富民产业”
-----大城县南赵扶镇镇长崔宝山一席谈
韩云飞_文 李怒舲_本刊摄影
“过去的辉煌属于历史,下一个十年从今天起步。”在与崔镇长交谈过程中,他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
引进外来资金,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河北省大城县红木文化产业城”建设,堪称规模空前的大手笔。其中投资15亿元的一期工程“大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建设已经启动,预计两年完成。结合工程建设,大打“京作家具”文化牌,做好全方位的有效对接,吸引知名品牌企业入驻产业园,是“筑巢引凤”的具体举措。
南赵扶镇镇长崔宝山
作为大城县的特色产业,南赵扶镇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该镇红木家具从业人员达25000余人,超过全镇总人口47000人的半数以上,年产值18亿元,是当地居民名副其实的“金饭碗”。
改善市场环境,是南赵扶镇政府2013年着力做好的第一件实事。在大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亮化、硬化、绿化”工程,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修缮道路、沟渠、桥梁,在市场周围种植观赏树种,目前已经完成设计工作,资金到位。一个改头换面,优美便捷的生产环境,是南赵扶镇红木家具产业升级的基础保证。
积极开发旅游事业,以人气带动市场发展。2012年南赵扶镇的红木小区建设,被旅游部门授予国家2A级景区称号。以此为亮点,吸引外地游客观光游览,从而提升京作家具生产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推动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红木十年活动现场外景
树立品牌价值观念,努力培养专业人才。积极推荐当地企业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河北省工艺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选拔,目前已有20人将获得相应技艺称号。2012年下半年举办的“榫卯结构推介会”,是一次实质性的岗位练兵和制作工艺交流活动。职业荣誉的自豪感和规范化,是传承京作技艺和文化的根本保证。
“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但愿下一个十年庆典还在大城率先举行。”崔宝山镇长如是说。
难忘那片红木热土
------大城南赵扶镇原党委书记樊均良的红木十年不了情
韩云飞_文 李怒舲_本刊摄影
樊均良有着典型河北人率真的个性,热诚友善。原来是大城县南赵扶镇的“老领导”, 经委主任、镇长、镇党委书记都当过,现任大城县人口和计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本刊对其专程采访,意在产业“叙旧”,展望未来。
大城县南赵扶镇原党委书记樊均良
提到大城县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的前世今生,樊均良徐徐道来。他说初始就是几位颇具商业头脑的农民,跑到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收回旧家具倒卖,缺腿少面的自行修补,有的是拆解几件破损家具拼凑成完整的一件出售,甚至通过县外贸进出口工艺公司等销售渠道卖到了国外。后来人们看干这一行有钱可赚,仨一群俩一伙外出“淘宝”的人越来越多,直至发展到迎合市场需求,购进红木材料直接制作仿古家具出售。
2002年左右是大城红木古典家具制作向产业化发展的转折点,当时小规模的个体古典家具厂出现,最多的有十几个工人生产,一对黄花梨圈椅卖几千块钱就有得可赚。遵照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的指示精神,一平方公里工业小区在南赵扶镇境内沿津保(天津、保定)公路两侧开建,辐射周围村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生产厂家来此建厂、盖门店展厅,以规模效应提升红木家具产业地位,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2003年樊均良出任南赵扶镇镇长,此后一批红木家具企业陆续由平房改建楼房,大量木材商进入当地市场形成一股购料、生产、面向京津市场大规模销售的发展势头,一举奠定了红木家具生产位居大城县六大产业之一的经济地位。
时光如白驹过隙,早已改换工作岗位的樊均良依然对红木文化情有独钟。因为在南赵扶镇那片红木经济的热土上,洒下了他近十年的辛勤汗水和事业心血。
媒体与产业是兄弟
-----大城县古典家具协会会长宋玉顺追忆红木十年
韩云飞_文 朱方刚_本刊摄影
宋玉顺是大城县最早从事古典家具行业的人之一。回顾十年产业发展,可用“翻天覆地”加以概括。从2002年大城县成立古典家具协会出任会长,这十年间大城古典家具生产由小到大,历经风风雨雨,合力发展成一个产业集群、北方最大的古典家具核心产区。宋玉顺说:“大城能有今天的产业规模,是同行们甩开膀子干出来的,也离不开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合作。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动,就没有大城产区今天这么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是最早报道我们大城红木家具企业的,至今一直给以我们热情的关注,媒体与家具产业,是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兄弟。”
大城县古典家具协会会长宋玉顺
忆及十年会长的心路历程,宋玉顺说,简单的想法就是本着以协会的组织方式,把更多的人领入行,一家一户的聚拢起来形成规模,打出“京作”家具的气势来。
要想真正让大城的古典家具成气候,一味守在家里当坐商显然是不行的,要让大城古典家具走出大城闯天下。这个时期大家开车拉上家具,天津、北京的四处赶市场卖货,并很快让人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同时一方面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而告之;一方面鼓励大家走出去,开眼界,见世面,学经验。这应该是十年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人们的市场意识增强了。
协会要有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升品牌效应,推动产业升级。真正奠定大城古典家具产业目前规模基础的,是几位起步较早的行业大户联手,批量购入原材料在当地销售,从而带动专门从事“倒料”的材料商人大批介入,为越来越多规模化生产厂家,提供了前提保障。原材料、生产技术、引进人才、厂房展厅、销售服务,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就此形成,大城“京作”家具核心产区的行业地位得以巩固,成为光耀北国大地的一朵红木奇葩。
“做好家具才是唯一的出路——十年磨一剑,京作家具看大城。”宋玉顺会长信心满满。
感恩大城
韩云飞_文 李怒舲_本刊摄影
红木十年,感谢支持!
摄影师现场抓拍的这组照片,也许代表不了什么,但能唤起我们尘封已久的真情往事,一一在眼前浮现。
联合传媒总经理赵夫瀛(左)向大城县南赵扶镇党委书记刘增怀敬献“红木十年,感谢支持”铜制牌匾。
十年的相随相伴,永远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从记忆中消失、淡化。
言为心声,心声写在彼此笑意的脸上。
红木十年,共同成长,感恩大城!
联合传媒总经理赵夫瀛(左)向大城县古典家具协会会长宋玉顺敬献“红木十年,共同成长——感恩大城”铜制牌匾
回首这春秋十载,我们每前进一小步、每迈出一大步,都少不了大城古典家具产区殷切的期许,和双双无怨无悔的援手相助。
中华木工委副主任赵夫瀛(左)为大城县古典家具协会颁发“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核心产区联盟执行主席单位”铜牌,会长宋玉顺接牌。
感谢大城,是因为你们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成就,付出了无价的精神鼓舞和物质支持;感恩大城,是联合传媒能够取得今天的专业声誉与行业地位,离不开大城产区对我们的热心抬举和关怀厚爱。
联合传媒代表向南赵扶镇镇长崔宝山(右)敬献鲜花
遥想当年,你们是最早与我们并肩前行的事业伙伴之一,直到今天,不离不弃,我们感恩的心常在。
联合传媒代表向大城县古典家具协会代表郑德发(右)敬献鲜花
真情实意不用挂在嘴上,请接受这束生机勃勃的鲜花吧,朵朵争艳怒放的,是我们切切感恩的心怀。
一面锦旗 十年心声
韩云飞_文 李怒舲 朱方刚_本刊摄影
“红木十年,感谢支持”——当大城企业代表把这面鲜艳的锦旗郑重敬献给联合传媒,整个活动现场掌声一片。
一面锦旗,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站及杂志,十年来尽心为大城产业发展鼓与呼的真实写照,是大城产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事业感言,表达媒体与企业,沉淀了十年的情感故事。
大城县企业代表冯广洪(右)双手将锦旗敬送给联合传媒总经理赵夫瀛(左)
从几个家庭作坊,到数百家规模化生产企业;从开车进北京下天津售卖家具,到富丽堂皇的现代化展厅……红木十年纪念现场展板中,那一组组泛黄的老照片上,有你、有我、有他,再现来路的光景,恍若昨日,引企业家们驻足围观,感叹十年的怀想。正如,每个产区的背后,都有着无数这般记忆的影像,再现十年历程,承载彼此的感动。
很难想象,有哪家媒体像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一样,十年来以如此用心的专业视角,关注、鼓舞着产业进步,推动、引导产区的发展。这是专业媒体的责任,更是舍我其谁的敬业使命。
没有全国各产区的发展壮大,就没有媒体成长的土壤;没有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的辉煌,版面便缺少了色彩,文字会失去光芒。
正如那次随意的工作交谈中,大城企业家冯广洪所言:“我们跟杂志论的是感情!”
这句话沉甸甸的,用心承接过来,显得越发厚重。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