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永/文 袁德/摄影
记者正在与张姐交谈
“你要拍抱肩榫吗,我帮你拿!”对着我和摄影记者小袁,慢条斯理的张姐,手里端着两杯热腾腾的绿茶,边放在曲尺罗汉床的炕桌上,边往里走边说。张姐是宝德风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她的店在西四环的居然之家。
在展厅一角,摆放着几套红酸枝博古柜,柜里排列着不少榫卯样品。张姐打量了一会儿,拿起一个三角形状的样品走过来。“不对,这个应该是三碰肩,你等一下。”张女士又不慌不忙地走到办公桌前,在抽屉里翻了几下,随即弯下腰认真看了起来,到底看什么,那样子好像不方便让人知道。一会儿,她把抽屉推上,直接到博古柜面前,拿起了另一件样品端详片刻:“就这个,没错了。”
到底是什么东东,这么神秘。凭直觉,我判断可能是红木家具方面的书籍,最大可能是关于榫卯的。一定是本不错的书,可那是谁写的,让张姐“宝贝”成这样。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形成:我要看那本“书”。
张姐的“宝贝”——摘抄本
趁着小袁拍摄的机会,我把张姐叫到博古柜前,有意无意地聊起了榫卯:“这个是套榫,也叫挖烟袋锅,一般在南官帽椅的靠背上用;这个是在椅圈上用的锲钉榫;这个是……”张姐如数家珍一样,而且对榫卯认得很准。
“这个不是格肩榫,是格角。”我知道她说的是对的,故意这么说。
“怎么不对呀,这没错儿呀!”张姐的京腔挺纯正的。
“怎么对呀,这我可懂行,你唬不了我!”
张姐有点挂不住了。“你这人真是,等我一下。”我知道她会到哪儿去,果然,她到办公桌那儿,从抽屉里拿出个红色的本子。
她把本子打开,找到了一页,上面有不少榫卯结构图案。“你自己看,这样儿,两边这么一挂的,不是格肩吗!”
我把本子拿过来,仔细打量着。这是一本摘抄本!厚厚的足有2厘米,每页摘抄得满满的,内容全和传统家具有关。在写着“红木家具四季保养”的一页上,“四季保养”还被涂上了红色的背景色,两边还用了两个简单的装饰;在另一页,写着“束腰辨识”,不但“束腰”做了突出处理,重要的内容还专门改用黑水笔抄写,真是花了不少心思。
张女士摘抄的榫卯结构图,有分解的,有组合的,分门别类,都标着名字。看着看着,我笑了。原来,这是从我们《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上裁下来的,两边的黑色装饰线中间,赫然印着竖行的“工艺苑”三个字。
张女士对传统家具很感兴趣,尤其是榫卯结构方面的知识,她都要对精要的部分摘抄保留。张姐的摘抄习惯已经有三四年了,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打心里喜欢。她说传统榫卯工艺是老祖宗的宝贵遗产,看看学学吧心里舒服。二是工作需要。公司领导要求具备这样的业务知识,不懂榫卯不能被聘用。三是客户感兴趣。通过谈家具知识,她与客户沟通起来又快又自然,对卖家具帮助很大。张姐的这种摘抄,作为一种爱好,也算是对传统工艺的执着。若是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张姐也会变的很“专业”。
霎时间,我明白了,红木家具行业在发展,市场业务员也在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知识的更新对规范市场具有积极意义。真心希望像张姐这样的业务员在市场上多起来!(转自《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编辑:若希)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