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亩/文 阿德/摄影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亲朋之间、企业之间交往时,要联络感情,表达心意,常需要一份合适的礼物。不知道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带着国家之间互送的‘国礼’登门拜访,会有怎样的效果?”
没亲自体验过,不好想象。有人或许还会觉得陈洪生这想法有点异想天开。那么,他是怎么生出这个想法的?这想法能实现吗?如果真实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陈洪生的第一张名片
在北京中央电视台附近国礼网办公室,陈洪生给来访者递上了两张名片,第一张写着“华星红木董事长”,另一张是“友博国礼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解释说:“我现在两边兼顾,产业是连着的。”这话无意中透露了他从做国礼到做“国礼网”的产业递变。
先说他的第一张名片:
陈洪生最初于1996年在江苏创办南通华星木业有限公司。那时已有不少的厂家在生产红木家具,他另辟蹊径,专营器型不大的红木工艺品,并借助当地资源优势较快地打开了市场,把店开到了上海。机遇来得也快。1999年9月初,新华社有位吴先生到上海出差,逛到了陈洪生开在威海路的工艺品店,在看了架上摆放的笔筒、花架、文房四宝等雕件后,对他说:“我想要一套红木书盒,用来包装一本将要出版的贵重礼品书籍。你能多快让我看到产品?”
在听了对方的详细意图后,陈洪生说:“差不多得一个月吧。”
“一过国庆节要开新闻发布会,等不了那么多时间了。我要你半个月内把货拿给我,成吗?”
陈洪生想了想,回答说:“我试试吧,争取在时间和质量上都让你满意。”
陈洪生在应下这活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个挑战。当晚回厂后,他连夜和技师设计画样、制作样品。第15天,终于赶制出来,样品非常满意。接下定单后为了赶工,他和技师常常累得“汗都顾不得擦”。有时干到深夜,趴在工作台上打会儿盹,醒了接着再干。
为按时交货,十月九日陈洪生定下当天机票,晚上10点多钟飞抵北京。吴先生看到他,满意地笑了:“咱们萍水相逢,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把东西交给你做吗?”
陈董憨厚地笑了笑,等着答案。
“因为我第一次跟你接触,就认定了你是个认真做事的人。同时,我把你店里的工艺品和其它商品做了对比,无论从质量、价格还是服务上都让我满意。”
1999年11月,在央视播出的一则新闻中,中国外交部领导人把一本包装精美的金版《论语》作为国礼,送给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国礼用的红木包装盒,就是吴先生代表有关部门向华星红木定做的产品。
自此,华星红木开始为外交部礼品司等部门定制国礼用品,并先后取得了“国家博物馆艺术品指定生产厂”和“国际友谊博物馆复制品指定生产厂”资格。2006年,公司的艺术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选为对外赠礼。
陈洪生的第二张名片
2007年底,制做国礼的陈洪生开始酝酿做国礼网——围绕国礼建一个行业网站。
对于之前一直做红木的他来说,这样的的“转型”有些突兀。因为一般红木家具公司有一个自己的企业网站就够了,可以展示企业形象,助销产品,不见得非要搞一个行业网站。
陈董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想整合与国礼相关的社会资源,干一些大事,让“国礼”走进千家万户。这想法行得通吗?
先听听他这么做的依据:
国礼,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为表达相互之间友好情谊而馈赠的珍贵礼品。它们有的价值连城,有的礼小情深,它们既是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各国文化内涵、艺术风貌、民俗风情的生动体现。涉足国礼制做产业,是个富有意味的新起点。
2005年,陈洪生在参观一些博物馆举办的国礼史料展出时,发现不少参观者在菲律宾送邓小平的木雕手形椅、索马里送陈毅的乌木雕大象书挡、加纳送中国政府的木雕女子头像等国礼实物前流连忘返,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情景启发了他:人们如此喜欢这些国礼,而原件又不可能卖给他们,这其中不就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吗?
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陈洪生也强烈感受到,不少老板一提到送礼就很为难,有些礼品不太高雅,有些礼品又不能避嫌,想选一些有创意且艺术感强的产品,市场上却难以见到。如果把符合国情的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国礼复制品推向市场,人们在联络感情、表达敬仰和联结友谊的时候,不就有了不错的礼品吗?
以上是潜在的市场前景。其次是产业资源,那时,陈洪生已经把企业开到了京城,他觉得选择了北京就等于选择了全国。运交国礼,算是北京赐给他的一个良机。从中得到的最大“好处”是他由此结识了许多生产能力强、产品有艺术价值的中小企业,其中不少质量优但缺少销售渠道的工艺品有推荐作为国礼的潜力;同时,他也结交了一些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有很好的设计创意资源。
此时,陈洪生已经取得了国际友谊博物馆复制品“指定生产厂”的授权,拥有这样的授权,不仅随时可以承接有关部门的国礼生产定单,还可以马上联络一批企业生产“国礼”复制品,投向市场。
时机成熟了。2008年夏,陈洪生的国礼网在北京建成并开始运营。他想把有志于拓展“国礼”文化的研究人士、工艺美术大师、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集结起来,在他们之间进行资源对接,让国礼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转换到一个产业链上,并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他于是有了第二张名片。
把文化和艺术做成受人欢迎的产业
与陈洪生见面当天,有位女士带着几样工艺品来到他办公室,说要给它们配上红木底座。陈董从办公抽屉里拿出圈尺,亲自帮她量起了尺寸。其中有的工艺品的底座仅有三四寸见方,但他量得十分仔细。
等她走后,陈洪生笑着解释:“这是个老客户,她对我们的国礼复制品很有兴趣。现在员工们都放假过年去了,我得帮她先量一下尺寸,记到纸上。”
陈洪生真有意思,一个产业不嫌其大,方寸之物不嫌其小。一件小事,让人亲眼见到了陈董做人做事的风格:认真。
由做国礼到建国礼网,由经营一个企业到整合一个产业集群,是一个圆梦过程。在陈董看来,国礼与一般礼品有很大不同,它承载着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的历史文化;同时,它往往还是一个国家最“拿手”的传统工艺文化的代表,是艺术精品。做国礼,满足的是国与国之间礼尚往来的需求;做国礼复制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交往需求,把这样的东西摆在礼品店,人们没有不喜欢的道理。陈洪生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是让“国礼”从博物馆走出来,走上社会,走入家庭,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和拥有它所包含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在与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宾局、国际友谊博物馆、中央中国国礼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高档礼品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同时,陈董还惦记着另一件事:那些待业人员也可以加盟进来,用较低的成本开一家“国礼”专营店,解决其就业问题。
眼下,陈洪生已经参照国际友谊博物馆内的国礼藏品,制作了一批国礼复制品。当年,它们都是各个友好国家送给中国的“国礼”,到那一天,我们把它们赠朋敬友、欣赏收藏,会是什么感觉呢?
也许,等真正把这样的“国礼”捧在手中后,我们才能真切地道出拥有它们的感受吧。
红木 中国红木 红木家具 红木选购 红木家具保养 古典家具(编辑:锦轩)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