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收藏鉴赏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明清螺钿镶嵌及百宝嵌工艺鉴赏

2012/7/30 9:42: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朱宝力

我国著名的螺钿镶嵌及百宝嵌工艺起源于漆器装饰,历史十分悠久。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了不少嵌螺钿的漆器,其中有豆、觚、壶、杯等,螺钿加工和镶嵌的技法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螺钿镶嵌的材料主要有三角蚌、夜光螺、鲍鱼、砗磲壳等,颜色有美丽的珍珠白和五色虹彩,使被镶嵌的器物显得珠光宝气、华贵无比。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上层社会的喜爱和需要,螺钿镶嵌工艺被大量用于家具的表面装饰,从而刺激了螺钿镶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种不仅有厚螺钿镶嵌和薄螺钿镶嵌,还出现了镌钿镶嵌和百宝嵌等新的工艺品种。

厚螺钿镶嵌又称“硬嵌螺钿”,采用在漆、木地上挖嵌或者刮灰磨显等方法制作,历史最久远。其挖嵌法是将蚌壳锼刻成图案花纹,在木地或者厚灰底子的漆地上挖槽粘嵌,故称为“陷蚌”;后来又发明了所镶嵌的蚌壳高出漆地而刻成浮雕的做法,尤为精美,称为“镌钿”。其磨显法则是将锼刻成图案花纹的螺片粘在底灰上,依次刮血料、桐油调拌的中灰、细灰、浆灰,每道灰在打磨后都要用湿布擦拭,使螺片凸出呈坎坷状,以利于髹漆后磨显之,故称为“坎螺”,此法的螺片与漆地结合紧密,不易掉嵌。

图1A 万历款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平头案

图1A 万历款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平头案

图1B 平头案龙纹的特写

图1B 平头案龙纹的特写

图1C 书案的款识

图1C 书案的款识

(图1)是一件清宫旧藏的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平头案,长197厘米,宽53厘米,高87厘米,属于厚螺钿镶嵌。龙纹系由多块大形螺片锼挖拼成,嵌入漆地,迄今保存完好,应该是采用坎螺法制作的,螺片与漆地的结合比较紧密。案底有用螺钿镶嵌的“大明万历年制”款识,与明代官器款识多为写款或刻款的做法不同。其龙纹头大身细,龙发散披,鼻头小而平,眼长似虾,左右眼有透视的角度,缺乏明代宫廷器物“眼镜龙”的神韵,龙爪也没有风车感,云朵不呈“壬”字形状。此案与其它万历时期的嵌螺钿宫廷器物(图2)相比,风格反差很大,可能是明代以后的制品。

图2 流失海外的万历款嵌螺钿彩绘云龙纹平头案(局部)

图2 流失海外的万历款嵌螺钿彩绘云龙纹平头案(局部)

图3 明作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

图3 明作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

(图3)明作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高30厘米。其造型小巧玲珑,“明”味十足,纹饰工艺也属于坎螺法的厚螺钿镶嵌。案面的纹饰为明代器物中常见的官员出行图,与明代的刻本插图风格一致,案侧为花卉纹和绣球锦纹。它的螺片为白色的河蚌,已见老化泛黄,明代制作相当开门。

图4 清中期黑漆嵌螺钿太平有象纹香盒

图4 清中期黑漆嵌螺钿太平有象纹香盒

(图4)是一件镌钿的香盒,直径14厘米。造型为圆形,盖顶微微隆起,边有窄沿。其通体髹黑漆,遍撒钿屑,盖心嵌童子骑象纹饰,寓意太平有象。纹饰采用厚螺钿片进行浮雕,然后在漆地上挖槽镶嵌。此盒做工精美,具有宫廷气韵,约为清代中期制作。

薄螺钿镶嵌又称“软嵌螺钿”或者“点螺”,在元大都遗址曾出土过点螺漆盘残件,这一工艺在明代中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晚明艺人杨明在《髹饰录》中说:“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它是将虹彩的贝壳加热分层,用白醋泡软,分色刻成图案花纹,粘在垫光漆上,髹推光漆后磨显之,再针划纹理并进行泽漆揩光。其制品比厚的平螺钿镶嵌者更为精巧美观,但传世已久的点螺器物常因漆地的涨缩而钿片松动,可请有经验的艺人予以加固,延长其艺术寿命。

江千里,字秋水,扬州人,是晚明制作薄螺钿镶嵌最有名的工匠之一。其人一生喜欢以文学故事特别是《西厢记》为题材,制作镶嵌软螺钿的杯盘等小件器物。清朝嘉庆年间重修的《扬州府志》记载了当时流行的一副对联:“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可见他的影响之大,这么多的江千里作品不可能都是其本人制作的,仿作的应该不在少数。

图5 明千里款黑漆嵌螺钿仕女人物纹圆盘

图5 明千里款黑漆嵌螺钿仕女人物纹圆盘

(图5)黑漆薄螺钿镶嵌的仕女人物纹圆盘,直径12厘米,盘底有“千里”二字题名款。其盘心图案题材取自元代杂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夜听琴”一折,盘边饰有花卉纹,在螺钿片间加以金箔片点缀,极其华美。图案中崔莺莺的发髻因拖于脑后而未见,此为晚明妇女最时尚的“堕马髻”,她所穿的立领对襟长衫也是当时很流行的,螺钿片已有老化浑浊现象,是否江千里的真迹姑且不论,断为晚明制品应无疑问。

清朝康熙年间,国内战争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刺激了手工艺品市场的繁荣,薄螺钿镶嵌制品尤其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钟爱,北方京作的规模和水平一时盛过因战乱而凋敝的南方扬州。

图6A 康熙款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翘头案

图6A 康熙款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翘头案

图6B 翘头案龙纹及年款的特写

图6B 翘头案龙纹及年款的特写

(图6)是一件清宫制作的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翘头案,长232厘米,宽52厘米,高87厘米。其纹饰由五彩薄螺钿间以金银片镶嵌而成,极其精美。更加可喜的是,在案底的中带上刻有“大清康熙丙辰年制”八字款识,表明了它制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属于清代的早期。其龙发虽分为多绺,总体仍呈上扬之态,眉、眼、鼻、爪等处也还有明朝宫廷器物龙纹的遗风,为我们研究明清家具的演变和断代提供了宝贵的参照资料。

图7 清前期黑漆嵌螺钿仕女人物纹委角方盘

图7 清前期黑漆嵌螺钿仕女人物纹委角方盘

(图7)的黑漆薄螺钿镶嵌的仕女人物纹委角方盘,直径10厘米。其盘心图案题材取自元代杂剧《西厢记》中的“拷红”一折,盘边饰有菱形方块和小花,螺片选色极佳,宛如彩绘。图案中老夫人和红娘的发髻束于头顶,为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间汉族妇女的时尚发式。这一时期薄胎漆器的制作水平在雍正皇帝的倡导下有了很大的提高,此盘应该是这一时期的制品。

随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海禁、迁界禁令的解除,各种高档硬木开始输入内地,为螺钿镶嵌工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硬木家具和器物上镶嵌螺钿纹饰开始流行。

图8 清中期红木嵌螺钿瓜瓞延绵纹香盒

图8 清中期红木嵌螺钿瓜瓞延绵纹香盒

(图8)是一件红木嵌螺钿花卉纹香盒,长15.7厘米,宽8.7厘米,高10厘米,通体用螺钿镶嵌纹饰,盖顶缀有一只玉质的兽钮。其四壁的图案为瓜蔓和蝴蝶,寓意“瓜瓞延绵,子孙万代”,腿足的图案为夔龙拐子,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流行的纹饰题材。它的钿片高出木地,浮雕纹理,也属于镌钿工艺,把钿片锼得如此纤细流畅很不容易,体现了匠师高超的技艺,是清代中期制作的精品。

驰名中外的百宝嵌工艺是在镌钿镶嵌的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史载为明代中后期的扬州工匠周翥所创,人称“周制”。他将螺钿、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各种贵重材料,通过雕、镂等技法,组配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鸟兽等图案,镶嵌在漆器的表面,极其奢华精美。在硬木家具流行以后,这一工艺又广泛地用于硬木家具和器物的表面装饰上。

图9A 清前期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四件柜

图9A 清前期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四件柜

图9B 柜门局部的特写

图9B 柜门局部的特写

(图9)的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四件柜,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其造型为四面平顶竖柜样式,在前脸和柜门上镶嵌有用螺钿及各种贵重材料镌刻成的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纹饰,鸟虫点缀其间,极其华贵精美。该柜标称为16~17世纪(明代)制作,断代似偏早,其侧面没有纹饰,是清代民间室内陈设逐渐密集后的流行做法。笔者认为,它应该是18世纪前叶的雍正至乾隆初年制作的,因为在雍正年间器物上的花鸟纹饰非常流行,工艺和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柜的花鸟画雕技十分成熟,比较符合这一时期的制作特征。

清代中期以后,作为高档消费品的螺钿镶嵌及百宝嵌的制作日见衰微,薄螺钿镶嵌的工艺濒于失传,厚螺钿镶嵌的制作水平粗糙,百宝嵌则偷工减料,有以平粘代替挖嵌者。进入21世纪以来,螺钿镶嵌及百宝嵌的制作又呈复兴之势。笔者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一定会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和艺术风采。(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2年第七期,作者:朱宝力)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