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具收藏之风始于洋人。尽管清末民初的收藏大家中不乏搜藏者,但均未以此为主业,附带家中摆设,以图氛围。而洋人则以此为重,大规模地漂洋过海,陈列于豪宅大院、博物馆中。1944年,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著书《花梨家具图考》,为其设立了第一个里程碑。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又著书《中国古代家具》,再度将中国古代家具以图录昭示,反映了洋人的艺术价值观。这两个时期,前者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战争尚未平定之时;后者则是文化大革命的连天烽火之中,国人显然无暇顾及。1985年,国人 王世襄将其大著《明式家具珍赏》奉与国人,姗姗来迟的家具研究才悄然推动了国人有意识的收藏。
仅二十年,国人对传统家具的态度调整180度,从蔑视到重视,弹指一挥间。对古家具的认识,也从一无所知到条条是道。每个藏家都兴致勃勃地将道听途说的经验添枝加叶地渲染,蔓延开来。
首先是对木材的认知。广为流传的传统硬木家具是由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等优质良材制做的,但二十年前分辨其类让每个人大伤脑筋。当藏家知道紫檀为王时,用酒精浸泡成为辨识此物的法宝。那时,每个商家家中都备有一大瓶酒精,以备做生意时验明正身。此招至今广为流传。殊不知,许多不是紫檀的木材也有近似紫檀木屑在酒精中的“云山雾绕”。
黄花梨家具是洋人的最爱,辨识黄花梨是当时商人的基本功。由于使用环境不同,黄花梨可能近乎于紫檀,也可能近乎于红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道难题一直困惑着许多商家。今天已成为祖国各地区的大商家,当时都有“走眼”的痛苦经历。
红木家具存世量极大,铺天盖地。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每一个喜爱者必备的功夫。南北地区差异,时代风格变迁,都使红木家具千变万化,优劣难分。当时许多库房中的红木家具堆积如山,今天回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它们都上哪儿去了?
为了叙述方便,我将古家具收藏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民国至1985年;第二时期为1985年至1995年;第三时期为1995年之后。
第一时期,除中国的少数收藏家外,如肖山朱家,北京费家等,西方藏家蜂拥而至。当时的收藏标准是家中的精绝之作,漆家具价值远高于其它家具,今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鸿篇巨制的漆家具,这都是这一时期流散出去的。至于硬木中的紫檀黄花梨家具,也有不少漂流在外,无法统计。
第二时期,是中国古家具流动的最快时期。仅十年时间,成千上万的优秀中国古家具以奔涌之势流向境外。由于国内刚刚改革开放,百姓们都奔向新的幸福,对古老的家具弃之毫不心痛,致使古家具收藏的最好时机丧失。洋人却在这场变革中大大受益,境外的中国古家具的收藏家基本上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收藏,包括美国加州的那座知名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1996年在纽约将其全部藏品拍卖,大获成功)。
第三时期,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拍卖行。古家具在拍品中虽数量寥寥,但影响非凡。残存在大街小巷的家具身价立刻倍增,国人自己开始注重家具带来的乐趣,注重古家具中蕴含的巨大财富。几百万元一件的家具让国人目瞠口呆。价格的飞速上扬,从客观上保存了一大批家具留在本乡本土。
由于信息业的发展,今天世界各地的拍卖均在同一起跑线。国人可以通过电话将远在万里之外的对手击翻,将心爱之物收入囊中,但前提是得预备足够的子弹。在这场争夺财富的战斗中,洋人与国人侧重不同,往往打不起来,使许多学者认为的重器依然滞留海外。国人的收藏热,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肤浅、势利、缺乏远见卓识。今后是否涨价似乎是收藏的唯一标准。
说穿了,古家具的收藏标准仅有两点,优与劣,真与伪。优的标准在早期收藏中由文人所制定,后期收藏则是商人所制定。这就是收藏中不可避免的雅俗问题。古家具自身的文人化倾向是她的生命线,换句话说,古家具有今天的艺术成就,是古代文人的功劳。体会古家具的优劣应多读书,多看展览,多问专家。
真伪问题是每一个入门者的大敌。几乎每一个藏家都上过当“吃过药”,行内人把上当称做“吃药”,形象而幽默。中国人的作伪功夫天下第一,匪夷所思。作伪手段高明,层出不穷。这些手段非专家不能辨识,古家具行业中的高手公认全世界有此能力者不过百人。尽管如此,新人也不必担心,有的是招。毛泽东没用过枪,照样拿下中国。用心比用眼灵,思考是人类独有的本领,多想一会儿就可以茅塞顿开。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