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红木国标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摆脱以钢代木—关于木材市场可持续性的思考

2014/8/26 9:43: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朱光前 袁征

我在中国林业、木材业工作了四十余年,深感应当提倡科学合理的木材供应方式,通过需求促进林业发展。木材产业将会是常青产业,我们要对木材有充分信心。

树木

增加木材势在必行

中国有着悠久的用木传统。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外国经济封锁又导致木材无法进口,这对林业发展产生很大束缚。出于国内生产建设需要,只能提倡用钢材、水泥等替代木材。因而,“钢筋水泥搞建设”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需求大又没有资源,加上当时的思维不对头,就形成了那样一个状况。

照现在的水泥消耗速度,几十年内石灰、石矿将消耗殆尽。相比之下,木材则具有可再生性。当前,在四种主要材料(钢材、木材、水泥、塑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低碳环保的:生产1吨木材可以释放氧气1.2吨,吸收二氧化碳1.6吨,钢铁释放二氧化碳1.6吨,水泥释放二氧化碳1吨;加工木材也是非常节能的,假如加工木材消耗能源是1的话,水泥便是5,钢铁为191,铝为791。

用材与护林不矛盾

不能把木材使用和保护森林对立起来。只要政策和管理得当,就能够通过多使用木材促进造林事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链良性循环。媒体常说“少用一点纸,多种一棵树”,但应辩证看待这一矛盾。一棵树生长几十年,几分钟就砍掉,从直观感觉的确如此;但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木材对其他材料和能源的替代作用可以加强。比如苏北,八十年代森林覆盖率不到2%,但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0%,因为当地造板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种树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发展。

木构推广仍较缓慢

中国有着悠久的木结构建筑传统,直到民国时民居依然以木为建筑主材。以木材建屋有诸多益处,如环保、健康和抗震等。如今,工厂化运作方式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省了资金,一般3个月就能搭建起四五层楼。这给住户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得房率较高;单位可使用面积比混凝土结构房屋高10%;木材与环境的友好性,解决了建筑垃圾难以降解的问题。尽管如此,大面积推广木结构房屋并让大多普通消费者认可,仍有待时日:目前,木结构房屋主要为高端别墅,价格高;观念上,人们认为中国林业资源缺乏,钢筋混凝土房屋结实,开发商也对木结构房屋的利润心存顾虑,这些都使木结构推广延缓。我认为,目前应主要在地震多发带、农村提倡木结构房屋。在大城市,高层建筑的非承重隔墙可以用工厂化生产的木结构做隔墙,低层建筑的隔层、地板也可用木材。

可持续需规范管理

木材制品具有可持续性,而这又是以森林可持续、生产加工消费可持续为基础的。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森林认证不仅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科学工具。PEFC(最大的森林认证保护组织)与FSC(森林管理委员会)除从源头认证森林之外,还从加工产业链上认证是否使用认证木材。

中国人工林616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林存在不少问题:单产比较低;树种比较差;真正的大型材、优质材种比较少;人工林面积单位蓄积量平均每公顷31.8立方米,速生林100立方米,而新西兰速生林有218.9立方米,德国是317立方米。在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红橡、白橡、水曲柳、榉木等制作家具的优质硬木都有着认真、规范的管理,做到了可持续发展。这对中国林业发展有着启发、借鉴作用。

相关阅读:红木之家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