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300年前,大清盛世,天子招募苏、广等地能工巧匠进京,专为皇家打造家具,京作家具应运而生。300年后,如何去识别、欣赏、领会京作之美?我们走进京华鸿,掀开京作的动人面纱。
京华鸿谈京作
一条溪水,潺潺流动。溪水两侧,树影婆娑。远山即将消失在落日余晖中,小桥上行走的是晚归的僧人。庙宇的钟声自遥远处隐约飘来,同行与桥上的士大夫,听见这钟声,立住脚,放眼远眺。
这幅画面,来自放置于京华鸿展厅的一座插屏之上。这座插屏高80厘米、长60厘米、厚10厘米。崔建军指着它说:“这就是典型的京作家具!”
插屏矗立在桌案上,隐隐散发出一种含蓄而灵动的美
近看这座插屏,底色清丽,上蓝下黄,蓝黄交接处色彩变化自然流畅。
“这底是大漆披麻灰开片,用大漆披麻灰是宫廷制作工艺的一种。它先用大漆披麻,然后挂灰。挂灰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艺程序,通常要挂四道灰以上,分底灰和浆灰,灰的配置以及挂灰,有一套特别的工艺。”随着时间推移,漆面会出现略微斑驳之感,苍劲生动,显示出京作家具的高贵气派。
插屏底座上的优美雕饰,无言的倾诉着京作家具的华美与低调
而插屏站牙处,用材厚实,线条饱满。“一般插屏站牙最多只有2厘米,但这座插屏有4厘米。再说里面的榫卯,就这样一座小插屏,榫卯的应运却炉火纯青,这里面有‘通天榫’、‘燕尾榫’、‘穿带榫’,这一点就说明了宫廷家具讲究雍容大度、精益求精的特点。”
再从远处看,插屏整体样态和谐匀称。间架结构协调对称、底座与站牙之间高矮粗细比例合理、木材肌理与插屏整体框架相得益彰。体现出少则亏欠、多则臃肿的造型之美。
论其材质,这座插屏为紫檀木制作,色调肃穆,紫中带红,棕眼密布,纹理若隐若现,表面幽光轻现,与插屏中的画面情景相映成辉。
走近细看,人物与景色的雕刻栩栩如生。连插屏底座部分都雕有雷纹、蝉纹、勾卷纹等,集中体现了京作家具的重雕之风。“京作家具的雕刻,是把商代青铜器和汉代石刻艺术吸收到家具上,将青铜文化与石刻文化融进了红木家具艺术,这是京派家具的成功之处和独特风格。这些不同形态的纹饰,屈曲盘绕,古色古香,考验的是真功夫。”崔建军对于京作艺术已经了然于胸。
小桥、流水、庙宇、行人均融汇与暮色之中
论其京作家具工艺之外的意识层面,崔建军也颇有见地,其称京作家具是在权贵的推动下形成的,所以,它天生便站在了社会政治和传统文化的制高点上。其实用功能和审美特征都属于对儒释道构成的传统文化体系的解读。
儒家讲究中庸、和谐,讲究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秩序感,这就使代表着主流价值观的京作家具渗透着天、地、君、亲、师的秩序感和尊严感。中庸之道在器物形式上重视“中正”、“中行”,在思想内涵上主张凡事都要恰到好处,以免过度和适得其反,这种思想在京作家具的造型审美有突出表现。
此外,儒家还讲究入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反映到古典家具中,就出现了家具线条的横平竖直,方正质朴,和由此形成的顶天立地的感觉。再说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天地草木、花鸟虫鱼、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出现了自然因素。道家非常尊重自然规律,体现在家具上,精细的转角、线面之间的关系、各部位圆润的过渡等,都诠释了“道法自然”。
崔建军对着身后的那座小插屏娓娓道来,讲述京作家具之魅力.
从这个层面讲,所有艺术形式均是对意识形态反映,京作家具也不列外。
“它通过对材质、造型、雕刻纹饰等等的极致追求达成对社会政治与传统文化的一次表达,是雕刻在家具上的意识形态。”(原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1年第三期,作者:赵玉娥 摄影:高立)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