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先生是一位民间文化的热心保护者,在他的《紧急呼吁———民间文化拨打120》一书中便提到了在北京的高碑店、吕家营一带安营扎寨的山西古董贩子,提到了他们所倒卖的家具、铁钟等古物,还用了“特别是山西人”的提法。晋商几百年的兴盛,为今日的山西不仅留下了十几处已辟为旅游热地的深宅大院,还有宅中考究的家什、物品、字画、图书等。
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它与苏作、京作、广作合为中国家具的四大流派。晋作家具成派于清,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为之特色。其用料手面阔大,以当地所产核桃木为主,榆桦松杉辅之。由于材质稍逊,限制了雕镂工艺的进步,于是便在漆工上做起了文章,铺麻披灰,黑漆描金,十分的讲究,如今平遥推光漆、绛州雕漆能成为特色工艺,与此大有关系。
晋中家具做工精巧可与苏作的灵空文绮相比;雄健凝重之态可与京作的雅致堂皇相抗衡;铺张扬厉之势与广作的靡丽不相上下。样式则多为仿清三代紫檀工,乾隆味很浓。其结构精密巧妙、纹式简约洗炼,虎腿花牙,束腰托腮,或雕刻镂凿,或螺钿镶嵌。由于交通闭塞、滞于往来,晋北家具形态上更近乎明式,且蕴存宋辽遗韵。晋南家具多以描金彩绘髹漆,或山水人物,或花鸟文玩,俗称描金柜。
晋作家具中颇具地域特色者为置之炕头的储柜与被几,其出于北方暖炕大被式的习俗。柜子格板玻璃上多绘戏出故事,才子佳人、书生逸士,虽说艳俗了些,冶媚了些,却也别致、活泼。庄户人家以大柜、供案、对桌、炕几、神龛为必备,衣冠之家则佐之以屏风、画桌、鼓墩、圈椅、香几等,大件有架子床、闷户橱、多宝格、博古架,小件有梳妆盒、面盆架、半圆桌、官皮箱等等。
当人们重新审视传统,认识到晋作的价值时,它已闲置经久,毁弃殆尽了,时下又被席卷而来的市场大潮倒腾到了经济发达地区,辗转到了附庸风雅的新贵们手中,在他们现代化家电和前卫装修的厅室里,摆放一二符号象征的老家具,被视作返璞归真、雍容文雅之举。但这些老家什一旦离开了发生地、离开了与之相融洽匹配的环境,其价格虽翻番了,价值却要大打折扣。哪一种民间物品流至市场,便表明哪一种民间文化已成为历史。留几件老器物、几幢老房子作为昨日的记忆,为行将消失的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留份活证,留一份历史的根脉和精神!这绝对有必要!
(消息来源: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