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普洱茶,往往经精雕细刻,不仅品质超群,而且卫生安全,更有千年文化内涵。过去贡茶为皇室享用,如今则走进寻常百姓家。
普洱茶,自然是和云南普洱地区有着必然的关系,普洱为哈尼语。普,寨子;洱,水湾。普洱者,水湾寨也。唐代,普洱称步日睑,为南诏国银生节度使管辖,辖思茅西双版纳地区。
宋代,步日睑改为步日部,先属威楚府,后划归蒙舍镇管辖;元代,改称普日,全称普日思么甸司,辖思么、普日两甸及南方各地,为元江路管辖;明代,明洪武年间,改普日为普耳,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明万历年间,改为普洱;清代以前,中央政府并未设置流官管理普洱地区,而由土司世袭管理。
清顺治十六年,元江府在普洱设通判,下辖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养、猛吸、猛捧、猛葛、猛歇、猛万、上猛乌、下猛乌、整董13个版纳。雍正七年闰七月,丁酉(1729年9月17日),经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奏请,将元江府所辖普洱地方,新置普洱一府,普洱就成为府级建制,府台驻宁洱,辖宁洱县、江城、勐乌、乌得、威远厅、思茅厅、他朗厅、车里宣慰司(今版纳)等地。
普洱茶
民国,普洱府改为普洱道,辖宁洱、思茅、墨江、元江、 新平、景东、镇沅、景谷、澜沧(含西盟、孟连)、缅宁(今临沧)、六顺、车里、五福、佛海、南峤、宁江、普文、江城。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宁洱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辖宁洱、思茅、墨江、元江、景谷、镇沅、景东、车里、佛诲、南峤、镇越、江城、澜沧(含西盟、孟连)、宁江、沧源共15县。
神秘的普洱茶
普洱茶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树起源云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普洱茶区澜沧邦崴古茶树证明,发现茶的神农,正是云南的古人,距今约5000-15000年。《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得到西南八个小国支持,其中有濮国。濮就是元江流域的濮人,后裔是现在的布朗族、 德昂族、佤族。小国献给武王的贡品是“丹漆蜜茶”,这种贡茶,有可能就是普洱茶的前身,距今已2780年。《七诲》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恒阳黄梨,巫山朱桔,南中茶子,西极石蜜”等一系列中外著名土特产。南中就是云南,茶子就是圆形或块状的紧茶。秦始皇规定,嫔妃的头饰物名称后面加“子”。后来,女儿、名家学者、人造物、自然物的单体名称均加后缀词“子”,故茶子者,就是成个成块的茶,七个一筒的圆形紧茶,叫“七子饼茶”,一直延用到今天。南中的茶与大宛国的花红、山东柿子、河北板栗、三峡红桔、印度冰糖等都是齐名特产,距今已2372年。
云南茶叶的商业种植,据种种传说,从汉代开始,应是无疑。孔明于公元225年平定南中,委孟获管理,推广四川腹地的先进农业,在滇中规模种植水稻,很可能引导农民利用乡土资源大叶茶,发展生产。传说孔明把拐棍往地上一插,就长成了茶树,各族人民都尊孔明为茶祖,说茶是孔明教种的。
唐•樊绰《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的记载,银生即景东,城界诸山,应是景东城西边的无量山,东边的哀牢山的各地。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亦有“茶出银生诸山”却没有“城界”二字,这诸山二字应是银生辖区的所有山区,即今天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各地。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推断:“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洱茶成了全国名茶,宋代参加了茶马交易,距今1040年。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说:“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茶叶已成为傣族等兄弟民族的重要商品。
明•谢肇淛《滇略》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普洱茶已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消费,名扬中华。距今已633年。清代,普洱茶达鼎盛时期,《滇海虞街志》说:“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产以资利赖者也”。“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可谓大钱粮矣。”茶成为云南的重要经济支柱,年产茶达八万担。顺治十八年,清政府批准藏胞在北胜州(永胜)与我进行茶叶贸易,年贸易量五万担。距今340年。雍正七年,设置普洱府,在攸乐山设同知,统兵500,镇守茶山,征收茶税。乾隆元年,改设思茅同知,列普洱茶为贡茶,指定为曼松茶,动用库银1000两,由思茅厅采办,贡茶为八个花色,总量为6.6万斤,味酽称绝,“京师尤重之”。其时,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藏商及印度,缅甸、柬埔寨、安南的外商来往穿梭于思茅、普洱、永胜、莱州、景栋等地,以普洱为中心、南北辐射,红遍中国和东南亚,盛极一时。
云南——普洱茶王国
到清代为止,普洱茶的历史,就是云南茶的历史,云南茶与普洱茶是同义语,产区范围,在唐代是景东以南地区;宋代范围,没有变化;元代昔日思么甸司,是两甸及南方各地;明代改为昔洱,屑车里管,范围不变,茶区仍然是思茅区与版纳;清代设普洱府,辖地还是没有大的变化。不论行政区如何划分,今天思茅地区和版纳州始终在一起,为普洱的地界,凡是这一地域所产的茶,都是普洱茶;凡是普洱的辖区,都是普洱茶产区。普洱茶的形成、大发展、成名,都是在这个地区。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行政区划的变动,大家利用普洱茶历史名牌作为资产,用以发展经济,这是很自然的。
历史上,记录了六大茶山,可能笔者并未亲到六大茶山去考察,是否除了六大茶山之外,就没有茶叶呢?笔者认为这里有主次之分、集中与分散之分。六大茶山是主产区、集中产区,肯定除了六大茶山之外,不仅还有次要的产区、分散的产区,甚至还有主产区,比如南糯山、景迈等,但未见其名。实际上笔者“未得其详”,仅仅六大茶山,只有今天四个乡(攸乐、象明、曼腊、易武)的范围,周八百里就太费解了,四个乡紧紧相连,无论如何也无需用八百里来匡定。年产八万担,古时的生产水平,人口密度,四个乡也产不了八万担,一年销给西藏也实现不了五万担,也没有那么多劳动力。笔者认为,周八百里,应理解为南北东西纵横八百里(八百里,形容范围宽广),包括普洱府的全部辖区,即今天的思茅地区10县市,版纳州的3县市。
普洱茶采摘
民国改普洱府为普洱道,辖区增加了新平、元江、澜沧、缅宁、双江、宁江,减少了勐乌、乌得。新中国的宁洱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增加了沧源,减少了新平、元江。
1955年宁洱行政公署改为思茅专员公署,宁洱县改为普洱县,辖地减少了缅宁,双江、宁江、沧源。1970年后,西双版纳州独立设置,思茅地区减为现在的10县市。
无疑,不论是步日睑、步日部、普日思么甸、普洱府,还是普洱道、宁洱行政公署、思茅专署,任何历史时期,只要是普洱管辖的地方,它们所产的茶叶,只要他们乐意,都可沿用普洱茶的名称,继续称为普洱茶。因为这个茶名最先是一个地名,后来是一个行政区划名,是一个通用商品名,是历史形成的产物,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过去是一个府,也就是一家;今天行政分治,并不影响传统商品名称的继承性。一个商品的形成,由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和营销三部分组成,不论是原料生产的地方,还是产品加工的地方;不论是集中的重点产区,还是次要的分散产区,都是普洱茶区的组成。如杭州城里并不种茶树,茶树种在狮峰,狮峰是龙井的辖地,狮峰的茶叶,称杭州龙井。甚至称浙江龙井。
普洱茶女大十八变
传统的普洱茶是一种什么茶?有什么特点?它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演变的?现在被弄得十分含混,应加以分辨。普洱茶是普洱行政辖区所产的晒干绿茶,亦称晒青,它的原料是云南大叶茶鲜叶。它的工艺是炒揉晒干,再“蒸而团之”,大多数以紧茶上市,但也有少数高档原料并不蒸压,如普洱贡茶中的锡罐装的“瓶盛芽茶” 、“毛尖”,品质是“清香独绝,最能化物”。这种晒干的绿茶没有经过高温烘炒干燥,没有全部消除酶的活性,以致在贮存期或经压制后,经过残存酶活性的酶促缓慢反应和自动氧化的双重作用,使之后熟。消除了日晒气,消除了大叶茶的刺激性和苦涩味,从而产生清香独绝、滋味醇厚而耐冲泡的品质风格,耐贮藏,不像高温干燥的绿茶那样容易变质,相反适当存放。通过后熟,有利品质发挥。
普洱茶
后熟与陈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熟是必要的过程,是有限的。陈化是不得已的过程,没有时限,没吃完,放着时间久了,也可以吃。而且还有另外一种气味,称为“陈香”,久而久之,消费者习以为常,成为一种惯性,反而把它作为品质标准来要求。这与传统的普洱茶,不论是工艺上还是品质风格都是毫不相干的。与上贡的高品质普洱茶,则完全是不相同的。真正的普洱精品,不是“陈香”,而是“清香”;不是红汤,而是浅黄汤色。为了适应陈茶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在1970年实行了毛茶泼水,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参加化学变化的不仅有多酚类物质,还有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称之为“快速陈化”。 “陈化”后的茶叶,叶张变为猪肝色,汤色暗红色,滋味醇和有甘滑感,与晒青茶陈放15-20年相当。这种茶叶,已为部分消费者接受,有一定市场,形成了一种新的供求关系。
普洱茶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普洱茶是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在新中国诞生前,就由普洱茶区走向西蕃、走向全国、走向了东南亚和俄罗斯。新中国诞生后到达了西欧、北美,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钟爱,成了一种世界性名茶,它是中国茶新崛起的佼佼者。
云南普洱茶自然遗产有:干家寨野生特大古茶树和超大规模的野生茶树群落、巴达野生大茶树及野生茶树群落、普洱困鹿村古茶群落和澜沧野生茶树群落,它们证明了茶树起源于云南。
云南普洱茶文化遗产有: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南糯山栽培型萨归茶树王遗址、普洱茶、八色贡茶、白龙须茶和宁洱糯茶(191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品),它们证明茶叶农艺起源于云南,普洱产茶历史悠久。
云南普洱茶生态古茶园有南糯山、六大茶山、景迈等地的混林茶、樟茶和肉桂茶共计约20万亩的古生态茶园,证明普洱茶区是具有传统的先进生态观的香格里拉茶区。
普洱茶区
云南普洱茶文化遗址:孔明山、点将台、洗马河、思茅厅、普洱茶加工厂和茶号茶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过去单一的普洱茶发展到今天的普洱茶类,黑茶、滇红工夫、滇红CTC、烘青绿茶、炒青绿茶、保健茶等各种名茶,工艺品茶,一应俱全。传统地方名茶有南糯山茶、大白茶、马蹬茶、伊邦曼松茶等。近年来普洱茶区不断创新,开发了许多全国名茶、全省名茶,据初步统计,到1999年为止,云南茶区共创全国性(红、绿、紧、黑茶)名茶21个,其中,普洱茶区占13个,占62%;全省创云南省级名茶65个,普洱茶区有32个,占50%。云南的种茶民族在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广泛分布,它们的创世史诗、图腾崇拜、民风民俗、种茶、制茶、吃茶、饮茶、建筑、服饰、歌舞、音乐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观之,普洱茶区在云南茶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洱茶区的物质文化、精神茶文化、传统茶文化、现代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原载于《中式生活》杂志2011年第三期,作者:张顺高 梁凤铭 图:车智洁)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