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林:老家具修复要义
就红木老家具的修复,我们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秀林先生,下面就他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要点给予介绍:
修复老家具的几大件工具
修复老家具的传统工具包括木工工具和髹饰工具。
木工工具:修复古旧家具时使用的传统木工工具大致分为测量工具、锯切工具、刨削工具、凿眼工具等。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折尺、曲尺、三角尺、墨斗、划线刀、圆规等。木工常用的锯有框架锯和刀锯。刨子按刨身的长短及其用途,可分为长刨、中刨、短刨、线刨、蜈蚣刨等。在古典家具制作中,开榫眼及雕刻都要用到各种形式的凿子,常用的有平凿、圆凿、扁凿、斜等。另外,木工制作时常用的还有钻、斧子、锤子、木锉等工具。
髹饰工具主要有漆刮、漆刷、罗筒、帚笔等。漆刮主要用于调刮漆克、调彩漆、取漆等,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漆刷是涂漆专用刷子,其材料有马尾、牛尾、猪髹、人发等,以人发制作的为好。罗筒主要用于撒粉,一般用鹅毛管制作而成,将两端削成斜口,一端蒙上细绢,另一端装入金银粉,即中使用。帚笔即“扫笔”,用羊毫制作,大的用来扫除灰尘,小的扫金银细粉。
古家具修复的九大步骤
红木家具分为苏式、广式、京式、宁式等流派,不同地区和年代的家具制式都有很大差异。
首先,修复一件古家具,要了解原家具的制式,弄清其构造和特征。每次着手修复家具之前,即使是一件小家具的制式,也要用一天的时间进行观察。
斗拱结构
一般使老家具损坏的自然因素包括温湿度、紫外线、红外线、有害气体、霉菌以及害虫。温湿度的变化会引起木材的湿胀干缩现象,导致家具干裂或变形。修复古家具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根据家具的不同损坏情况确定修复方案。
第三,是在家具的部件位置一一做上标记,也就是编号,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装。
第四,是将家具打散去除脏污。“如果不把古旧家具的脏污去净,烫出蜡来,不透亮,反映不出它那种美感”。
第五,是去虫。常用的熏蒸法会对木质纤维造成损害,王秀林多采用杀虫剂来进行除虫。然而,不同种类的蛀虫对敌敌畏的耐受力不一,如软体类较易被杀死,而硬壳类较难,因此不能在家具表面大量喷洒,而是将布块蘸满除虫液体后,密封包裹在虫蛀部位,并在细小虫眼部位通过针头注射药水,进行24小时封闭,直到蛀虫全部被杀死。
第六,拼补。老家具去污除虫以后要放置几天,使水分自然蒸发完毕,再开始进行接下来的拼补。拼补的关键是要找到与原家具同材质同纹理,颜色和年代相近的木料,以防损坏原家具的包浆。
所谓包浆又称“黑漆古”,指的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包浆能显示出家具的旧气,年代越久包浆越厚,色泽越温润,与之相反的则是刚制作好的新器物,这时器物表面光亮刺眼,被称作贼光。
第七,粘接。为了增加结构的牢度,就使用鱼鳔进行再次粘接。
第八,打磨处理。通过打磨使家具表面呈现出光亮的质地。传统的打磨方法通常采用砂纸,然而砂纸使用时会有砂粒脱落,影响家具包浆。值得一提的是,一味叫做木贼的中药可以更好地用于打磨,木贼形似竹竿,体积细小,柔韧光滑,但用开水浸泡后一段时间,会变得较硬并有细微毛刺,能够具有磨砂效果,而不伤害包浆。
打磨家具用到的木贼:形似竹竿,体积细小,柔韧光滑,用开水浸泡后一段时间,会变得较硬并有细微毛刺
第九,最后一个步骤是起蜡。对于硬木家具的表面处理,传统上有南漆北蜡的说法。蜡是一种活性物质,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南方高温潮湿容易脱蜡,适合用漆,而北方干燥,家具容易开榫变形,打蜡能够填补木材纹理的空间,防止家具变形,因此适合用蜡。
由于古家具年代久远,不同程度地受到风化和炭化,致使内部疏松,可使用传统的蜂蜡来进行加固保护。而核桃油涂抹的家具虽然鲜亮,但由于油附着在家具表面,容易产生油污,而且核桃油营养丰富,会导致螨虫和细菌滋生,长期使用后会逐渐渗入木材内部,分解木质纤维,而蜂蜡会随温度变化渗入凝固在木材内部,封锁住矿物质水份等有机成分,并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外部水份侵蚀木材,同时还能充分展现木材本身优美纹理,所以最好使用蜂蜡进行烫蜡。
(备注:本文由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根据录像录音整理)
王秀林简介,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研究室研究员。曾主持过修复故宫博物院包括乾隆、慈禧用过的66 件古典家具文物,独创秀林收缝法。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