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盛行三百余年的大红酸枝,作为黄花梨和紫檀的替代材种,传承至今天,还在为红木大家族所代言。但其作为独立木种,在流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价值却一直被黄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遮蔽,几乎从来都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7月4号,利用出差的机会,我特地去心仪已久的观复博物馆参观。在我们明确要求下,解说当然首先从古典家具馆开始,当训练有素的讲解员开始介绍展馆的分布情况时,就让我生出些感慨,因为她说:家具馆分为黄花梨家具馆、紫檀馆、红木馆和鸡翅木馆。
之所以彼时彼地生出些感慨,是因为红木文化盛行的今天,与红木专业相关的知识已渐渐为各界人士所谙熟的今天,以“黄花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与“以紫檀为代表的清式家具”的古典家具文化演绎到其他材种遭致忽略,甚至几乎被蔑视的今天,取材红酸枝的红木家具,在观复博物馆仍然独享一隅,从解说者的表达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红酸枝在不算漫长但积淀深厚的红木古典家具文化篇章中,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符号价值。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如今的古典家具销售领域和收藏市场,几乎言必称“黄花梨”和“紫檀”,盛行三百余年的大红酸枝似乎入不了家具玩家的法眼,即使其作为主流高端商品材的事实,延衍至今已不容忽略,然而大红酸枝的材种贡献和文化价值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同,不然的话,那些个卖家、玩家也不至于动辄拿“黄小姐”和“檀先生”说事了。
难道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红木家具艺术研究者的无心之失?
乾隆晚期,黄花梨和紫檀基本告罄,大红酸枝遂作为替代品从南洋进口。红酸枝色泽外观与紫檀接近,前者材色红褐至紫红,后者材色红紫,但时间久了,最后它们都呈黑紫色。同时,红酸枝的纹理又与黄花梨类似,除了山形纹、水波纹居多以外,也有鬼脸、蜘蛛纹、虎皮纹等富于变幻的纹理。
中国文人崇尚的美德之一:功成而弗居。红酸枝家具在国内很多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红木家具”的说法,说明其在红木大家族中曾经有着多么显赫的声名,应该来说算是“功成名就”了,可是作为硬木家具的代言人,她却长期被“黄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掩蔽,三百余年来甘于陪衬而不疾以声色,以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保持着她惯有的平易,相对于黄花梨的“文人气质”和紫檀的“王者风范”,这不是“庶民情怀”又是什么呢?有功而不居功,所以红酸枝为红木大家族“立德”之功是不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黯淡的,我想也到了该为其正名的时候了。
回归到红木的本质来看,黄花梨和紫檀拥趸如此之众,跟她们久则弥脂的内质是分不开的,紫檀和黄花梨都属于易出包浆的木种,前者三个月,后者六个月,红酸枝与之相比,的确在这个方面存在差异,出包浆的时间在两年以上(出包浆时间跟使用程度、陈设环境、工艺水平等综合因素相关,在此恕不详述)但是,造物主毕竟是公平的,最后赋予每个生命体同样的荣光和价值。虽然红酸枝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有纹理密疏、色泽深浅之差异,但是包浆成熟后,她跟紫檀和黄花梨的色泽几乎一摸一样,造成不明就里者往往判断失误,或许这也成为红木市场上以“红木”之假乱“黄花梨”和“紫檀”之真的主要原由吧。
木器表面的包浆效果是家具的魅力之一。我想文人参与家具设计之始,在材种的选择上,想必与追求包浆效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酸枝家具不及“黄小姐”和“檀先生”的天资,但进退有度,不争于一时之奢华,在时光流转的不经意间,不避世情冷暖,缓释出内蕴的沉凝气度,这不是文人立世所执的“和光同尘”之道,又作何解呢?
或许是一小撮古典家具的趋利者,利用了古典家具珍赏者迫切的需求,也或许是虔诚的古典家具珍赏者,误读了有限的几部古典家具著作,才造成市场上非“黄花梨”和“紫檀”不提的怪现象。究其实,令人敬重的古典家具著作家们,在古典家具身前寂寞之时,尚能够苦心孤诣地从事研究和收藏,本都是出自本能的热爱,他们实在比我们更深谙红木的本质,今天销售领域和收藏市场厚此薄彼的现象,也一定有违他们推崇红木家具的初衷。只是我们这些后来者,应该在前人的引领下,对红木古典家具文化及艺术,加以新的探求,应该在新的红木文化研究领域里,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顺应红木文化的发展规律,做出自己的解读。
其实,黄花梨也好,紫檀也好,还有红酸枝,还有鸡翅木,她们作为红木取材的历史地位不但要从前生的来历谈,要站在现世的标准外给予预期的价值来看待,还要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待。自春秋时期木构工艺先祖鲁班的诞生,直至明清家具达到艺术巅峰,泱泱两千余载,红酸枝三百余年的取材用材史,只不过是挥挥洒洒的一小段而已,在漫长的红木文化发展史和红木种材替代史中,红酸枝作为黄花梨和紫檀的替代种材的历史影像会逐渐模糊,但是,她曾经作为红木家族代言者的历史影响不容抹杀。
以历史的观点来看,作为主流高端商品材的红酸枝,本质上与黄花梨、紫檀没什么差别,不能因为今天还能够大量为我所用,就疏于珍惜,更不能因为还有大材所用,就滥工穷施。滥觞于三百余年前的红酸枝家具,我们应该在今天为她多留一些美好的空间,如此,未来的红木人,也能藉以追崇藉以感怀。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红酸枝归附于红木家族所具的符号化价值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红酸枝的逐渐淡出,以其为选材的古典家具其所蕴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将得到应有的尊重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没有赶上红酸枝低调登场的前生,可是作为红木人,我们当下一定会看到不远的将来,她有尊严的谢幕……
[ 网站编辑:冯晓莉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