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山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成熟于清朝时期,并形成了独立的玉雕品种,同时也出现了巨型的玉雕作品《关山行旅图玉山》、《大禹治水图玉山》等玉雕山子作品 。
能有这样的巨制,要具备很重要的客观条件, 清乾隆二十年和二十四年,平定了准噶尔和回部叛乱之后,清政府稳定了对该地区的统治,也包括对玉产地的控制。使玉料来源地更加广阔。当时玉人所采之玉,要作为贡赋每年春秋两次上交官府。弘历诗中曾写到:“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作正赋输皇州。”
一路如意
其他如《大禹治水图玉山》也重逾万斤,《会昌九老图玉山》重约5000斤,《丹台春晓图玉山》、《关山行旅图玉山》均重千斤和数百斤。这些巨大的玉料使工匠们制作大件玉雕成为可能。这些巨制玉雕将玉雕山子制作逐渐推向高峰。 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玉雕山子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玉雕山子。 虽仅有内雕山子与 外雕山子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玉雕。中国玉雕山子不但表现了丰富多采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玉雕工艺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工艺,在清代及以后的玉雕史上尤占重要地位。 玉雕山子的分类亦有依南方工(扬州玉雕)与北方工(北京玉器)作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雕刻风格的不同:深浮雕,镂雕,多层次表现,富于装饰意味者称内雕山子。圆雕,写实,厚重,全方位表现者称外雕山子。
玉雕山子的美学基础和创作理念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整个中国艺术着重表现而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玉雕山子更是深受其影响。因此在玉雕山子的设计制作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或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雕制的立足点,都是对玉雕山子的误解。因为这不是玉雕山子的特点,玉雕山子设计者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它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玉雕艺术的一大特征。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玉雕山子——岳阳楼记正面
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了玉雕山子的形式。天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以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东山如睡。以春夏秋冬的山子表现人的喜怒哀乐。
中国儒佛道的思想玉雕山子的意识,在中国人的眼中山水从来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人们追求道德的体现。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设计制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 玉雕山子的表现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追求的是神似,所表现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其飘逸如“仙”的工艺理念,使玉雕山子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玉雕山子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玉雕山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首先要受原料的限制。一件优秀的玉雕山子首先要建立在剜脏遮绺,充分去除瑕资,完美表现玉质的基础上。 在顺应玉料的同时适当借鉴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设计制作玉雕山子。达到艺术美感。其次还在于外部轮廓的处理。语雕山子外轮廓要依据原料的形状结合内部构图,确定外轮廓形状注意影像和轮廓线条的变化使其外张得势有气魄内敛传神有精神。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