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唐)《春夜喜雨》
这首《春夜喜雨》是1250年前的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当时他“漂”在西南。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旱灾”之后喜雨的诗,其背景与我们当前丢失了道统的“当代文化干旱”有点类似。新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处在一种“青黄不接”的时期,旧的道德体系被砸碎,新的信仰体系遭到质疑,尽管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的瞩目,但世风日下、道德败坏、诚信缺失已经成了大家公认的“公害”;而文化的“怀古”“复古”“重温经典”“国学重建”等等都是一种“迷失”之后的寻根、认同,一种“归属”何所依的精神焦虑。
所谓人心所向,那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回归”,最早感受到这种回归的是那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艺术家,是那些摸爬滚打在生活的底层的睿智者,尤其是那些热爱生活、崇敬祖先的文化艺术豪杰,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精神启蒙者。
本网摄影李怒舲从北京798艺术区拍摄了一大组中式家具的作品。这些不是一次性拍摄到的,而是积年累月的硕果,他以另一个艺术家的敏感扑捉到这些有生活气息的艺术表达,非常难得。
生活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这一组中式家具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中式家具在当代生活中静悄悄的艺术革命,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798的这些中式家具,都是以艺术的方式镶嵌在充满创意的艺术生活活动区,是一种倾向,是一种发现,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渴望茁壮生活的拔节行动。
他们从中式家具的打造,传达了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顶礼膜拜,是文化干旱之后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心的洗礼,是精神的革命,是灵与肉卯榫结构的严丝合缝。看到这些作品,我感受到当年杜甫久旱之后看到那场春雨从唐朝一直下到今春的感受。
这是一个流行、时尚的时代,这是一个所谓西方主流文化、普世思想耀武扬威的末世代,那些盛开在当下的文化荒漠的“中式家具艺术”,如仙人掌一样当头棒喝,如千年古树开花一样的复兴绚烂。他们如野草一样的萌生,如野树一样结果,无边无际的荒原就是他们的圣殿,与日同辉的天籁就是他们的赞美诗。
这些中式家具,来自古老的东方生活,尽管他们高于生活,但依然是生活和对生活的赞美。(原载于《中式生活》杂志2011年第二期,作者:曹喜蛙)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