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中式风格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广绣世家的美丽守候

2012/4/23 15:09: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北壬

题记:凭着对广绣三十年如一日的“痴情”,对刺绣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最终让梁秀玲的作品“好绣不怕巷子深”,博得了艺术家的青睐,最终走进公众视野。

广绣世家的美丽守候

很多人知道北亭这个地名,是因为广州大学城北一条名为北亭的马路。北亭路因为广州大学城而被关注,是因为广州大学城承载了广州科教兴市的愿景。一栋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一所所有影响力大学的入驻,让北亭村与其周边乡村蓬荜生辉。

梁秀玲刺绣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散落在北亭村的那些破败的青砖小屋,更难想象这“蓬荜”曾经的辉煌。这里就是昔日广绣最有名的“花社”——“北亭刺绣社”所在地。广绣分为广绣与潮绣二派,而北亭村则是广绣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广绣最重要的产地。广绣在兴盛时,仅广州一地就有技艺精湛的“花佬”(男绣工)3000人,而北亭村则更是“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以至于广绣行业有“广州‘派花’(发订单),北亭绣花”之说。正是这些北亭“花佬”和绣娘们精湛的技艺让粤绣荣升“四大名绣”之列,也让广绣成为广府文化的奇葩。

老广绣

传统工艺后继乏人

广州是全国工业化最早的城市,也是全国最“潮”的地区。然而,工业化和“潮流”对广绣却是“福兮,祸兮”:清朝时,广州是全国仅有的几个通商港口之一,因为得贸易之利,广绣很早就开始承接欧州订单,一时间广绣在西方成为了中国丝织品的代名词。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花佬”的双手,绣娘的花针在和机器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随着国人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刺绣已不再入年轻人“法眼”。

梁秀玲刺绣教学

如今的北亭村,广绣如果不是广绣世家梁秀玲和她的工作室“南粤广绣”苦苦支撑,北亭村和广绣的情缘恐怕早已断绝。梁秀玲虽然只有36岁,但是已从事广绣30年——成为新一代广绣领军人物;但广绣“新一代”却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现实——梁秀玲已经34岁,但却是整个广绣行业最年轻的绣娘,广绣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

梁秀玲在现场刺绣《金丝猴》

对梁秀玲来说,广绣并不是一种手艺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家国情怀”的事情。梁秀玲家是广绣世家,祖上五代都从事广绣业。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3个时代,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但是梁家人对广绣的坚持从未间断。

梁秀玲在现场刺绣《秋色》

6岁开始,模仿着父母拿起绣花针的一刹那,广绣就便成为她这一生抹不去的印记;豆蔻之年,一跃而成为村里“女工”做得最好的姑娘,这让整个家族都为之振奋;出阁之时,自己的刺绣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试图“绣出一个未来”时,广绣却已经穷途末路,几乎被机绣和珠绣所取代。

平安富贵

那些教梁秀玲刺绣的绣师纷纷转行,那些曾经和梁秀玲切磋针法的绣娘渐渐不再拿绣花说事。但对梁家人来说,广绣早就融入了血脉,更是梁秀玲寄托灵魂的容器。作为广绣世家第五代传人的梁秀玲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传承家族衣钵,此生誓要将广绣进行到底。

梁秀玲广绣作品《秋色》

在年老绣娘都纷纷转行的背景下,人生刚开始的梁秀玲却要把广绣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梁秀玲的这种坚持,却被被北亭村——这曾经的广绣之乡唯一的绣坊的乡亲们看成不可理喻,

“抽屉广绣”见证痴心

很多文学家在成名以前往往要经历“抽屉文学”时期: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认同时,依然笔耕不辍,完稿后放进抽屉,自顾自怜。梁秀玲也经历过类似的遭遇:绣出的绣品无人问津,于是闭帚自珍,装裱起来自己欣赏。只是她的“抽屉广绣”时期有些漫长。从6岁开始学习刺绣,10岁独立完成绣品,直到30岁绣出100多幅绣品。每一幅刺绣作品都精美绝伦,但是每一幅都养在深闺无人问,这些都是梁秀玲成长的印记。

梁秀玲广绣作品《睡美人》

梁秀玲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刺绣,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只要坐在绣架前,她就如同老僧入定。每当绣累了想放弃时就环顾墙壁上自己不同时期的绣品,从青涩到成熟,再到炉火纯青,就如同看到自己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健步如飞,成就感油然而生。于是埋头继续,经常绣到午夜两三点甚至是天明还浑然不知。

梁秀玲广绣作品《田园》

她从不固步自封,经常出没于各大博物馆偷师其他刺绣大师,辗转于各大艺术展寻找灵感;从不拘泥于师门,苏、湘、蜀绣的针法,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刺绣水平就“拿来”;对广绣工艺大胆改革:电脑绘画能提高绘制广绣粉本的效率,那就让古老的广绣与时俱进变得很“IT”;对广绣实行“开放”,西洋画的明暗原理、透视关系能增强广绣的画面表现力,那就大胆 “嫁接”……因此在对外交流学习期间结识书画艺术家,虚心请教,最终在他们的启发下“以画入绣”,用绘画的技法开创出广绣的新局面……

对广绣三十年如一日的“痴情”,对刺绣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终让梁秀玲的作品“好绣不怕巷子深”,最终博得了艺术家的青睐,走进公众视野。

将广绣进行到底

2009年11月,梁秀玲被邀请参加广州市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广州大学城,这昔日广绣绣娘们绣花工作的黑瓦青砖“花社”,如今已变成了学子们学习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梁秀玲向广大师生展示刺绣技艺,精湛的技艺震撼了所有人。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广州大学城建立,大学云集,大楼拔地而起,但是那几个盛产广绣大师的村落被整体搬迁,广绣的起源和兴盛再也找不到物证。普通民众在感叹广州大学城提升广州城市科技水平的同时,文史学家则在感叹类似广绣这样的“岭南文化名片”的消失会让广州找不到北。

梁秀玲广绣作品《余荫名园》

而梁秀玲的出现,并迅速被关注,只因为她是广绣年轻一辈中硕果仅存的大师,是广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人证。

媒体蜂拥而至,买家慕名而来,学徒一波接一波。这时,梁秀玲才意识到,原来并不是时代抛弃了广绣。这让梁秀玲清醒过来:广绣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也不专属于自己家族,而是全民族的瑰宝,应该努力让它传承下去,让世人知道。为了使广绣广为人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广绣的美丽去征服世人。于是,从2010年开始,梁秀玲把自己的“抽屉广绣”拿出来开始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奖评选,结果仅一年半时间,梁秀玲的广绣作品就一口气拿下20多个大奖。

学广绣近30年,梁秀玲这才第一次发现,广绣原来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也可以对家庭产生回报(此前,梁秀玲一直没有工作,整个家庭只靠丈夫一个人支撑)。但是获奖只能给自己一个人带来名利,只有让更多人学会广绣,广绣技艺才能传承下去。于是在2010年,梁秀玲创立了“梁秀玲刺绣工作室”,开始免费进行广绣培训;创立“南粤广绣”品牌,将广绣推向市场。而此前一直默默支撑自己工作的丈夫,更是辞去了工作,做起了自己的全职助理:学装裱绣品,跑市场经营……

仅仅一年时间,工作室就从开始自己孑然一身,到如今固定以广绣为业的绣娘超过60人;自己从以前只能教儿女刺绣,到桃李遍天下,徒弟上千人。看着自己工作室的绣娘,想着自己教过的徒弟,梁秀玲感到由衷的欣慰。有孔子杏坛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惬意,也有复兴广绣的豪情。

“不管能不能引起社会关注,我只做好自己该做的。传承广绣,只凭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依靠别人的力量都是拿不准的,而自己传承广绣却是真心诚意,会尽全力。”在谈及广绣的未来,梁秀玲语言中充满了感伤:自己已经为广绣守候了30年,还要守候多久?是否有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梁秀玲现在更像是一位广绣工艺的宣传者,抓住各种机会向每一位遇到的人讲述广绣工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梁秀玲目前最大的心愿是,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将广绣进行到底”。很庆幸,正在上高中的女儿已经是广绣的一把好手,如今正准备报考美院,已立志把“广绣现代化”看成人生目标;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已经对广绣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已展现出过人天赋——哪怕全世界都没人做广绣了,起码梁家广绣还有第六代传人。(载于《中式生活》杂志2012年第三期,作者:北壬)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广绣世家的美丽守候 (2012/4/23 15:09:00)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