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设计先锋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明清红木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设计美学

2014/6/16 15:36: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叶献军

回溯中国古典传统家具的历史,从宋代时起开始形成基本木作家具的制作架构形式之后,经过百年间不断改良与发展,至明代中国木作家具正式形成了合理、精练、实用、美观的完整家具结构体系。中式传统家具各构件之所以交联精准紧密,符合力学原理与人体工学,很大程度是源于榫卯结构的使用。以现存古代家具实例为研究对象可知,榫卯结构分为出头榫、明榫、暗榫三大类别,其中又细分有几百个小子类。出头榫是早期明式家具中常见的榫卯结构形式,由木构建筑学大木梁架结构总结、演变而来。

明清家具

榫子明显出头于卯眼。明榫又称透榫,即将卯眼打穿,榫子从卯眼中穿出,与外皮齐平。暗榫又称“闷榫”或“半榫”,是考究的明式家具中的常用榫卯,榫子完全不露于皮外,拼合之处只见接缝。榫卯结构凹凸有致,集自然简约、配合巧妙、工艺精湛、宛如天成于一体,是中国木质结构作品中的集大成之美者,堪称中国传统造物学之典范。榫卯结构所蕴含的设计思想更是无可挑剔的奇思妙想,是难以超越的程式典范之作。其中的设计思路值得现代家具设计者研究与学习。

自然简约的设计风格 。明式家具中自然质朴的设计风格,是基于充分利用天然材料本身的特性而形成的。明式家具多以硬木制作而成,这样的木质特性为工匠们提供了造就形制精确复杂的榫卯结构的先决条件。榫卯结构形制各异、种类庞多,在家居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其根本功能都是在运用简单的凹凸结构过程中提炼与升华而来的,体现了质真而朴素的的设计审美意趣。

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 。“器完而不饰”即事物完美实用而不过多进行雕饰,《墨子》中云:“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以物件的实用性来对其进行评判,是延续了“器完而不饰”的思想,对设计所做出的要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到的科学实用性。明代家具榫卯的结构合理,使连接之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扭动松懈的可能大为减少,利用力学原理使家具历久不坏,坚固如初,且无需铁钉胶水的辅助固定,不怕氧化、风化带来的家具损坏,这是中国古人的大智慧。

舒适人本的设计思想 。古典家具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功利于人谓之巧”的思想延伸,在使用层面对物品进行比较,中国明代家具使用起来舒适自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家具可随意拆卸组装,榫卯结构可随意拆卸的特点避免了一件家具因为小部件损坏而整体废弃的材料损失,而且方便挪动和拼装;另一方面在设计中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结合处精巧严密,看不出合缝痕迹,家具表面光滑柔润,达到“天工”与“人工”合二为一的思想,顺应自然中物品的特性,物我合一,是科学、艺术与人文思想的高度提炼与融合。同时考虑到了装饰的元素,将出头榫雕刻成各种花型,在实用的基础上起到美观的效果,也符合了孔子“文至兼备”的主张,兼顾了装饰花纹(文)与实用本质(至)两方面的要求。

可以说中国古典家具中榫卯结构的出现,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界一个伟大的标志,人类设计思想在这时达到顶峰,且至今未有超越。在当今中国人愈加重视传统文明的回归这样一个文化大环境中,家具设计理念也需要回顾、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木构设计方面的优秀传统和工艺,将中国博大的文明运用到当代生活中,既尊重历史文化,又为现代生活提高了品质等级。

相关阅读:新浪红木频道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