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历代皇帝极其重视文房四宝,而笔筒又为其中之首。用材之珍稀,工艺之精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与流行于社会文人生活的笔筒相比,陈设于富丽堂皇的宫廷之中的笔筒大体上可归纳出下列特征或倾向:工材方面追求工巧细致、珍材贵料,除一些名贵的花梨、紫檀外,还以玉石、象牙、珐琅等为质地;造型方面讲求极尽端庄典雅、方正规范之至;装饰方面强调雕绘精繁、富饰丽彩;格调方面崇尚高贵奢华、显赫雍容。
明代晚期的宫廷笔筒选材考究,装饰以繁缛为主,到了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务府在宫廷设立造办处,从全国各地征调匠人为皇家制造所需的各类生活用品,由此,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玉雕笔筒、雕漆笔筒、象牙笔筒、瓷器笔筒等各类精美无比的笔筒陈置于皇帝的书桌案头。有时,在一件小小的笔筒中,多种工艺充分结合,尽显雍容华丽之美。
典型意义上的宫廷风格笔筒当以乾隆时期的御用笔筒为代表,由于乾隆皇帝求精求细的审美情趣,跟其他工艺美术一样,笔筒制作一改康熙、雍正时的清新雅致而倾向工艺精工细致、纹饰华丽繁缛的艺术风格。甚至,乾隆皇帝还亲自设计笔筒的图案,力求尽善尽美。由于笔筒的造型相当有限,艺匠们将目光投注于图案纹样的设计、装饰上,往往能将数种造型、纹样极尽搭配之能事,繁缛堆砌,构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充分表现出宫廷艺术华丽的美感。
总的来看,宫廷笔筒的整体风格是“精、巧、秀”,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之后,宫廷笔筒设计、制作渐趋衰落,工艺繁复,风格繁琐,毫无雍容、华贵的意境而言,少有精品出现。
图注:
(明晚期,朱三松,竹雕仕女笔筒,高14.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7.7 厘米,清宫旧藏。)
(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高24.8厘米,口径34.2厘米,清宫旧藏。)
[ 网站编辑:曹喜蛙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