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方丈带的佛珠是最高级别的108颗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佛珠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三类。持珠:是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否则有悖礼仪。
图二、五台山方丈手持的佛珠历史久远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每串佛珠子珠数目不同,表征的含义也不同。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一百零八颗,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三十六颗无确切的含义,通常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八颗俗称“十八子”,所谓“十八”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无论是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当中有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却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较为贵重。玉石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受人喜爱;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代表,以木槵(音huan)子、椰壳为果实类代表。其中的木槵子,亦称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因在《木槵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佛珠。竹是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至于木佛珠一般可用松、柏、桂、椒、桐、梓等原料制作,比较名贵的则多选用檀香、沉香、伽南、乌木等珍贵质料;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同时,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一般念佛者,大多选持珠。持珠的姿势分单手持珠与双手持。单手持珠,大多用于站立、经行的时候;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根据《佛像图鉴》记载,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
在持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要不要跨过“佛头”这类问题。假如念诵者,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假如念诵者,还希望藉此体悟更多佛理,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戒、定、慧”三学来观想,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
图三、深受现代人喜爱的六道木手串
[ 网站编辑:曹喜蛙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