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时尚空间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明式家具 美且时尚

2006/10/10 15:00:00 来源: 作者:

忘川 

      明式家具品种、门类丰富,与人们生活起居相适应,选材精细,以线形优美流畅、结构简单为特征,以科学的榫卯结构相连接,既实用又富装饰性。其丰富的内涵美,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观念的升华,所以既受古人喜爱,也给予现代人美感享受。 


      明式家具的美,特征鲜明,魅力无穷,这表现在:
      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明式家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觉毫不起眼,但细品之下,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欣赏、推敲。明式家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尝则回味无穷。所以,有设计师甚至认为,明式家具是用来观赏而不是用来使用的。
      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明式家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净简朴之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明式家具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凡纹理清晰、美观的“美材”,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并常呈对称状,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积的雕饰,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3、结构简单、合理,连接牢固,极具工巧美。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梁架结构,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结构严谨,用材合理,绝无多余与浪费,各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显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艺。
      明式家具面的处理,有优美的比例和适当的尺度。线的应用自然流畅,这些线与牙子、卷口所构成的曲线,产生曲与直的形式对比。例如圈椅,其由搭脑(座椅靠背中央最高处)向两侧方向延伸,顺势而下,与扶手融合成一条弧形曲线。这种所谓马蹄形轮廓是中国座椅独有的优美造型。
      又如罗圈交椅,其大部分接合转折或角部,都用白铜为饰件以增强其承受力度,铜片做如意形或钱形等两种明代座椅上惯用的装饰图案。以较细的白铜条做扶手支柱。马蹄形靠背圆条木做成竹节状。整个座椅木材的修饰,甚为素朴,没有过度复杂的装饰来干扰其线条特征,单纯队线性的变化做直线、曲线的流转变化。所以典型明代座椅的最大特征是在线条弹性美与木材素质之美的调和设计上。
      从传世的明式家具看,虽历经百年沧桑,局部不完整,仍可见各部位全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而板面与边框绝无胶粘,全部家具均可拆装。正是这种科学严谨的结构,才使得众多古董家具传世至今,也依然焕发着吸引现代人的魅力。
      具备上述明式家具美的特征,就成为中国人文精神的载体。明式家具在生产实践中,与使用者一代代磨合,凡是不适体的,一点点改进,这才逐渐与人体的骨骼、肌肉相适应,使人坐得舒适、服贴。这就逐步形成无言的“人体工程学”。因此,明式家具“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人是共呼吸的。在明式家具的造型上,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其流线型、大平面,都与现代审美观念吻合,摆放在现代居室里,非常统一和谐,使人心胸敞开,情绪安宁,也是现代人所赞赏的。同时,明式家具取材贵重(如紫檀、黄花梨),能显示主人的品位。
      典雅、高贵是明式家具不可代替的魅力,已成为起居中的时尚。 
 


(原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请勿转载)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