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目的和意义
2004/4/13 15:51:00 来源: 作者:
北京 胡德生
我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已有三千多年。至于有关家具的传说那就更早了。自从有了家具,它就和人们朝夕相处,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们起居形式的变化和历代匠师们的逐步改进,到明清时期,已发展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它象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它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家具与建筑的关系,家具与人体自然形态的关系、彩绘艺术、雕刻艺术在家具上的体现,表明家具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家具的装饰题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家具的组合与使用方面,几千年来,它始终与严格的传统礼制风俗和尊卑等级观念紧密结合。家具的使用最初主要是祭祀神灵和祖先。后来逐渐普及到日常使用。但只是局限在老人和有权势的贵族阶层。家具的造型、质地、装饰题材,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名分界限。概括起来说,中国古代家具的组合与使用,是与优待老人和区分尊卑贵贱的礼节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天保护古家具,了解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及家具使用情况。又通过古代家具的种类,造型,纹饰的变化,深刻认识家具的发展过程、使用习俗始终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思想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审美观念以及各种风俗习惯等)紧密地联系。形成系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些古代文化传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有的被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流传至今。
家具艺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项文化艺术发展形势下兴起的新学科。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今天研究、借鉴、总结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总结历史经验,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家具服务。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宣传祖国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题。
1989年以来,继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黉》、《明式家具研究》和朱家晋先生《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出版后,又有部分学者先后出版了一批古家具方面的专著。北京、上海、陕西先后办起了《收藏家》、《家具》等杂志,刊载家具文章。北京、山西、上海、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均先后举办过古典家具的专题展览。国内外各拍卖机构的历次拍卖活动均有相当数量的古家具参拍,古家具的价格一升再升。就目前形势来看,家具已成为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收藏品。这对古典家具的保护与研究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广大家具收藏者和爱好者们对古典家具的知识了解甚少,极易上当受骗。因此,迫切需要普及提高广大群众的古典家具知识。加强执法部门和验关鉴定部门的古典家具专业知识。使中国古典家具这一宝贵财富得到妥善保护。(作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明清家具专家,本文选自作者即将出版的《明清家具鉴定与辨伪》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