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在湖北省秦巴山中的竹山县官渡镇,一位46岁的农民历时26年,收藏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藏品3万多件,于2007年4月开办了秦巴地区首家民俗馆。
这些早自春秋战国至明清以及“文革”劫后幸免于难的民间物品,充分展示了古老而灿烂的秦巴文化。
2010年,随着下游电站的建成,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千年古镇官渡将永沉水底,“秦巴民俗馆”对文化、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尤显意义。
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古庸国战戈、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大唐兵俑石雕……在鄂西北竹山县官渡镇,一个地道农民开办的秦巴民俗馆里,3万余件反映秦巴文化、民俗风情的藏品摆满了7个展厅,琳琅满目,让人大饱眼福。
一件件藏品,讲述着曾和林26年来醉心收藏的故事。
唐兵俑曾是“栓马桩”
“秦巴民俗馆”里有一尊1米余高的石雕兵俑:体态丰满,面容生动,躯体部分略有风化,但面部却黝黑光亮,“保养”极好。
曾和林说,这是他的镇馆之宝。这尊兵俑是10年前从田家坝镇寻来的。当时是一户人家院子里的“拴马桩”。
得到这个兵俑后,曾和林认为这是价值极高的唐代石雕。为了确认,他请原十堰市博物馆馆长胡文魁和省博物馆一名石雕专家前来鉴定。两位专家一见这个石雕,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为了“考”曾和林,两位专家说:“你说这是唐朝的,有什么证据?”
曾和林说,这尊石雕丰满圆润,腰部较细,脸部不耷拉,有动感,这是唐朝风格,不像明清石雕那么端端正正。另外,兵俑面部发光,不风化,是因为雕好后打了蜡,这也是唐代的技术。”
这尊石雕吸引了武汉、北京等地多名收藏者,曾有人出资三十万元购买,曾和林拒绝了。后来,一名台商赶到官渡,愿以100万买走这尊石雕,也被拒绝。
曾和林说:“我不是为了赚钱而收藏,开始收藏时,也从没想过这些东西能赚钱。我就是喜欢这些东西,爱好这一行。要是把好东西都卖了,那还算什么民俗馆呢?再多的钱都会花光,藏品却能千秋万代。”
为石鱼缸差点搭上性命
曾和林听说神农架的一个山顶上,住着一户人家,院子里有口石鱼缸。因为有条土路,他和儿子租了辆越野车赶了过去。
去了一看,他惊喜不已:这是一口明代鱼缸,重达500多公斤,上面刻有精美图案。以1万多元买下后,父子俩把鱼缸放在车后排座位上往回赶。屋主说有条近路可以下山,父子俩沿着所指的路走,却迷了路。中午从山顶往下开,半夜4点多钟还在荒无人烟的半山腰上。山路泥泞,车轮陷了进去,车底盘擦着路面往下滑,车随时可能翻下路边的万丈悬崖。儿子哭着说:“爸,我们跳车算了,为这个破鱼缸把命搭进去划不来。”
曾和林感觉以后不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鱼缸,他咬着牙说,再坚持一会儿,实在不行了再跳车。凌晨6点,车终于滑到山下,父子俩躺在车里,一阵后怕。
这个长方形的鱼缸正面雕刻着八仙祝寿图,背面是竹林七贤,两侧是劝人苦读的雪夜伴读图。“这是丹石鱼缸,神农架那个山顶上并没有这种石头,可见是前人从山下运上去的。我们用车运都这么艰难,当年屋主是怎么运上去的呢?住在深山老林里用这样的鱼缸,当年的屋主是什么身份?”曾和林感叹地说。
鱼缸差点搭上爷儿俩的性命,也让曾钊知道了父亲的艰辛,这3万多件藏品,来得多么不容易。
是农民,也是半个专家
据《竹山古志》记载:“竹山为古庸国,春秋地入楚,战国地入秦,复归楚,后又入秦。”成语“朝秦暮楚”、“庸人自扰”均与这里有关。但让考古学者深感遗憾和困惑的是,此前并没有在这一带发现一件古庸国文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专家欣喜地发现,曾和林收藏的一柄青铜战戈,竟是现今发现的第一件古庸国证物。战戈为青铜铸品,长18厘米。经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等专家初步鉴定为庸国鼎盛时期的兵器,上面铭刻的文字经鉴定为“庸公之大元凡子羽戈”。
在介绍这些藏品的时候,曾和林俨然一位专家。从事收藏来,他已记不清翻阅了多少秦巴地区史料记载和收藏类书籍。
湮没后,重生将更精彩
随着下游潘口电站的开工,到2010年,官渡古镇将永沉水底。在这种背景下,秦巴民俗馆对秦巴文化的收集、整理、保护,功莫大焉。
曾和林的民俗馆也将在2010年和官渡一起沉入水底。他有一个目标:选一个地势稍高的位置,再建一个面积更大、更“像样”的民俗馆。
官渡镇政府非常支持他,这次他要重新建馆,初步估计需要150万元。镇里已替他选好了场地,还为他争取扶持资金10万元,相信重建后的民俗馆会越办越好。
(编辑:申水)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