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前,来自《天方夜谭》的阿拉伯飞毯迷倒了一群群中国小读者;而波斯地毯实物真正出现在中国,要比飞毯的故事更早。那时,波斯地毯是东亚国家向大清帝国进贡之物,没形成商业化的成熟渠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制造了一个意外:原计划向中国市场销售“力争突破400块”的世博伊朗馆,居然和蜂拥而至的中国消费者签下了5万块以上的订单。
这一“意外”震动了中国编扎纺织业界、收藏界和相关研究人员。不少人问:中国的地毯同样拥有悠久的织造和使用传统?与波斯地毯相比,中国地毯是否华丽依旧?
我们拟通过对匠心纺等中国地毯织造厂家的采访考查,为大家揭开疑问——
中国地毯浅说:历史脉络(一)
地毯在古代被称作“席”,席分凉席、暖席,前者即用草或竹编织而成,“暖席”则是由动物的毛编织而成。《物原》中说:“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即毯是用毛、麻、丝等料,经纺纱、染色、编织而成的纺织物。最初的“席”可能仅是人类为了防潮御寒代替兽皮的一种生活用品。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地毯实物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夫妻合葬墓,它是一块用深棕、红石榴、中黄、浅黄、白等颜色组成条形图案的羊毛栽绒地毯。根据出土的竹简记载,它应是汉代(公元前后)的制品。
在唐代,人们又把地毯称为“地衣”。《旧唐书•曹确传》写道:“画鱼龙地衣,用官绸五千匹,曲终乐癸,珠玑履地。”由于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地毯也从简单的生活用品升华到了工艺品,直至作为皇室之间相互赠送的礼品。日本柰良正仓院就保存有中国唐代皇帝送给日本皇室的毛制花毯。著名诗人白居易也在《红线毯》中赞美道:“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生动地体现了唐中期的富贵华丽之风尚。
唐代也是中国地毯样式开始丰富多样的时代,那时,中国的家具有了新变化,椅凳的出现让传统的席地而坐的习俗慢慢向垂足而坐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地毯出现了细分,除了地上铺毯外,床上、椅凳类坐具上也都有了毯子。也就是说,“地毯”已经细分成了床毯、炕毯、坐垫、挂毯(壁毯)、祈祷用毯和作为脚踏之物的地毯。到了宋代(公元960年),家具的使用已经普及民间,垂足而坐已完全取代了席地而坐,在地上铺设地毯也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因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在江南丝织业长足发展之时,地毯织造业并未形成规模。
公元13世纪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扫荡了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他们除了大肆掠夺各民族的财富外,也把具有特殊技艺的工匠押解回大都(今北京)。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制造更多、更精美的物质财富。由于游牧民族对地毯的偏爱,在大都设有“工部”及“匠作院”。据记载,仅官办制作地毯的工匠就达到两万多户。在《大元毡罚工物记•御用》中记载了工部奉旨在北京青塔寺开设制作所,专为宫廷编制地毯,并明确了“地毯”的专用名词。
明成祖朱棣登位后,在京师(今北京)建成了紫禁城宫殿群。宏大的宫殿需要大量的地毯来装饰,明朝接管了元代的官营织毯机构,选京师最好的工匠,取产自西北的上等羊毛和植物染料,为紫禁城织造了一批精致的内廷专用地毯。
到了近代,地毯工艺更加细化,色彩更为丰富,图案也更趋完美。尤其是18世纪雍正年间,大将军岳中琪在宁夏贺兰山西部设立“定远营”后,迅速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和商业的繁荣昌盛,而阿拉善地区特有的用滩羊毛编织而成的地毯,以手感柔软、脚感富有弹性而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先机,被过往官僚和商贾视为首选佳品,史称“绒毯”。
康乾盛世期间,社会财富有了很大的积聚,人们对奢侈生活的追求,特别是皇宫“如意馆”御用画师的参与设计,上至皇宫寺庙,下至文人富商,地毯成为一种生活时尚风行于世。所有这一切都大大提升和加速了地毯业的发展。《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元年在北京设有染织局,内有9名技艺高超的匠人专为宫廷织造地毯。《阿拉善地方志》载,乾隆年间,当地官办的地毯作坊有300多匠人的规模;而到晚清时,仅北京一地就有官办和民营的地毯和民营的地毛作坊近300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以上。最为辉煌的是,1904年中国清朝代表团第一次参加纽约世博会(当时叫万国博览会)时,北京产的地毯获得了金奖。(待续)(原载于《中式生活》杂志2010年第六期,作者:周小寒 蔡之岳 摄影:李怒艄)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