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工
去年,北京市场大炒黄花梨,特别是福建仙游大军冲进北京市场,更带来一片黄色。因为仙游企业以黄花梨为主打。但黄花梨毕竟是“高处不胜寒”的东西,一般人消费不起,一般企业想规模经营也做不起。况且,围绕着黄花梨总有些是是非非,正如歌中唱的,“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干脆不说。况且光说不练也没劲,不如来点实的。实的是什么?就是眼能见得到手能摸得着的,可望而又不可及的东西。于是,“谈黄”渐淡,取而代之的,是“说红”渐浓。
红,就是红酸枝。这可是个好东东(网络语言)。上等的红酸枝又称“大红酸枝”,亦名老红木,历来受推崇。玩不转“黄”的玩点儿“红”的,不失身份也不失雅致,且又沿袭传统。在表面的虚荣心还很强的当代,许多短视的人对“材质”往往比工艺更关注的时候,大红酸枝正好派上了用场。国际木材市场似乎深谙其道,给这种原材也开了许多通道,因此,且看北京的企业,哪个不与“红”攀了亲。甚至有号称存料千吨的,一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架势。这时候再展望北京市场,我们看到的是“祖国山河一片‘红’”。正可谓“黄”淡淡而“红”浓浓。
不过想一想也还是麻烦,就如同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都鉴定为香枝木一样,所谓的老挝红酸枝和缅甸红酸枝(有人称之为白酸枝),也同样鉴定为红酸枝,尽管前者与后者原材价格相当于爷爷和孙子,但这“爷孙”俩在“户口本”上却是同一个名字。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双胞胎。
看来,只看表面,外人是很难分得清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的。到底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还只有生它们的老娘拎得清。当娘的说谁就是谁,有时候,连它舅舅都糊涂,更别说我们这些不沾亲不带故的人了。
(原载《中国红木古典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