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红木文化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清代祥瑞与祥瑞名物(二)

2004/11/3 9:34:00 来源: 作者:
    上期刊载了胡德生老师的《清代祥瑞与祥瑞名物》对祥瑞观念的兴起和演化及祥瑞门类所作的介绍,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本期我们继续刊载《清代祥瑞与祥瑞名物》的后半部分,以飨读者。
                                         
——编者


北京  胡德生


三,紫禁城内的祥瑞名物
    
1、龙
 
    历代皇帝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有的还声称见到了真龙,其实都是骗人的鬼话。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至高无上。在皇宫的建筑上,或彩绘,或浮雕,或镶嵌,以各种质地和多种工艺手法刻画出生动活泼,姿态各异的各式龙纹,故宫雨花阁屋顶殿脊各饰一条近三米长的金龙。昂首奋须,张牙舞爪,活灵活现,为清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清代末期,尽管国力衰退,内忧外困,慈禧太后还是用青铜铸造了两条长150厘米高130厘米弯腰弓背,一爪抓球的青铜龙。还有清中期建造的九龙琉璃影壁,恢弘壮观,可以说故宫博物院是龙的世界,不仅墙壁,石阶,石墩,石柱雕龙,建筑和家具上画龙雕龙,就连帝后们穿的衣服上也绣上精美的龙。他可以无时无刻的见到龙,但是这些龙并未给皇帝带来任何好处。
    
2、狮子、猛兽,古称兽中之王。
    
    雄师体魄尤壮,吼声如雷,甚威严,百兽见之皆伏,日行五百里,为毛虫之长。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每一吼则百兽避易,马皆溺血。虞氏南言,其拉虎吞篦,裂犀分象,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其性最傲,遇者极匍伏,虽饿时不吃,千人逐之也迟行。人不见处,仅任性疾驰,又传狮最有情,受人德必报,《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篇、禽虫典》惟今皇之御历乃承天而大恰,至道于区中被仁风于海外,通风穴以文轨,袭尤廷以冠带,含妻言于  街,陈万物于王会,渺渺地角,悠悠嶂表,有绝域之神兽,因重泽而来扰其所居也。古人赞誉狮子猛以示心,仁而能训,似悦君子之德,曾闻西国常驯养,今出中华应太平。却羡文殊能服尔,稳骖驽下天京,忠顺威服百兽。乃制其形,历代视为祥瑞。雕刻其形至于大门两侧,即示威猛,有表仁德,历代武官以狮纹做补子。亦取此意。在故宫博物院中现存七对。分别陈设在太和门、前清门、宁寿门、养性门、养心门、长春宫廊下和惠风亭内。尤以太和门外丹樨左右所设最具代表性。为青铜铸成,高235.5厘米、铜座长276.5,宽203.5、高63.5厘米。铜狮及铜座通高299厘米。连同下部石座共计315 厘米。雄壮威武,铜座布满锦纹及卷草纹。刻画入微,铸造艺术高超,堪称国内外罕见青铜艺术精品。             

3、神龟
 
    本文第二章祥瑞种类中已作介绍。历代奉为佳瑞。紫禁城内重要建筑前均设龟。现存三对。太和殿前、前清宫前、慈宁宫前各一对。太和殿前所设最大,身长153、宽92、石座长157、宽107、高79厘米。铸造精细生动。龟常用于占卜,可以转达上天的旨意。龟可长寿,成语有龟龄鹤寿借喻长寿。是人们熟知的神物。

4、瑞象
    
    唐、白云子刘庚《稽瑞》引《孙氏瑞应图》日:“王者政教得于四方则白象至。”一本云“人君自养有节则负不死药而来。”《说文》日:“其状如皎白、六牙道,贵德远兵,故多卷,凡象牙垂白以和疆。历代誉为太平有象。清代卤薄仪仗中有仪象,宫中有象房,驯养象只最多时有35头。每朝会训象各自站班排列,象背驽宝瓶,内装五谷,誉为太瓶有象,五谷丰登之意。康熙南巡图中生动描绘训象站班的情形。清代光绪十年以后,由于贡象不足,训象相继年老病故,驯象站班即停。现在太和殿、坤宁宫洞房、太极殿、养心殿等处的宝座两边高几上,都陈设着太平有象的玉雕。另外在故宫御花园中钦安殿后,承光门内两旁,陈设着一对铜镀金象。身长158、高110厘米,石座长169、宽103、高62厘米。承跪伏状。好象在皇帝进承光门时,两只象正向皇帝跪伏请安。
    
5、麒麟

    本文祥瑞种类中已介绍过,麒麟信而应礼,性仁厚。言王者至仁则见。为太平盛世之祥瑞。实际上世间根本无此兽。系人们想象中的神兽。故宫慈宁门前设镀金麒麟一对、身长137、高141,连同石座高201厘米。麟发上耸,两目前视,昂首挺胸,可谓形神俱现。铸造技术极高。
    
6、鹿

    俗称瑞鹿或白鹿、天鹿。传说为人生仙时的乘骑。《艺文类聚》引孙氏《瑞应图》:“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历代以为瑞应。故宫储秀宫前有瑞鹿一对。其身长115厘米,高154厘米,连座通高209厘米,青铜制成。清代光
绪年制。鹿的形象还常同寿星相互结合。寓意长寿。
   
7、甪端
 
    传说中的神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夷之语,知远方之事。随时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常有甪端陈设。
   
8、凤
 
    前面已有介绍。飞时百鸟相随,见则天下太平,历代以为瑞。故宫西路体和殿、翊坤宫院中各陈设铜凤凰一对。翊坤宫凤身长164厘米,高143厘米,连同石座高200厘米。体和殿凤高129厘米,石座长68.5,宽63.5,高5 7厘米。清代光绪年制。

9、仙鹤
 
    即鹤之美称,有白、黄、苍、黑诸色。苍者谓之元颊,元指鹤之老者。传说鹤百六十岁则有纯白、纯黑之异。其行必依洲屿,止必集林木。一走千里,极为罕见。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鹤千岁则变苍,有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古代传说常为仙人骐骥。世人誉为瑞鸟。王者有音乐之节则至。紫禁城重要建筑前均有仙鹤。如太和殿铜鹤一对,身高198.5厘米,石座8 5×5 9×6 5厘米。乾清宫铜鹤高182.5厘米(连铜座),石座高42.5厘米。慈宁宫铜鹤高161.5厘米,连座通高218厘米。瑞鸟品类中还有白鹰、苍鹰、赤雁、白雉、白鸠、孔雀等。多反映在绘画作品中。其他如百猿、白鹿、白兔等在绘画作品中也有所描绘。并以向皇帝献瑞的方式进入皇宫的。
    
10、连理树

    前文已有介绍,王者德至草木,八方和为一家,则木连理。一般指两树枝干连生,或一树茎干分生为木连理。故宫博物院现存九株,分两种,天一门内和天一门外两株连理柏为两株连枝。千秋亭北侧一株,万春亭四面各一株,均为一株而将根部向上劈开分栽。显系人为加工。  
    
11、灵芝

    在故宫博物院文物芷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天然灵芝。大者茎逾四尺有余。被镶在紫檀木插屏上。背面刻皇帝御制诗及亲近大臣合作灵芝诗。借灵芝来褒奖皇帝。
    
l2、神鼎

    刘赓《稽瑞》引《典略》日:“神鼎者,质文之精,知凶吉存亡,轻重行息。墨子日,神鼎不灼自熟,不焚自沸、不汲自满。五味生焉。孙氏《瑞应图》曰,神鼎金铜之精也。紫禁城内重要场所均设神鼎。太和殿三层丹樨分设神鼎十八尊。乾清宫前设神鼎四尊。慈宁宫设神鼎四尊。养性殿后、乐寿堂前各设神鼎两尊。以御花园中的神鼎最为典型。鼎炉高390厘米,两耳间距128厘米,铜座直径129、高89厘米下端石座高15厘米,通高4 9 4厘米。是现存最高大最精美的鼎炉。祥瑞名物中还有瓶壅、玉壅、玉宗、玉硅、玉壁以及历代收芷的三代礼器等,大抵世间少有的稀世珍宝都属于瑞物范畴。
    
    历史上还有人瑞之说。专指年岁特高的老人。认为是人事方面的吉利征兆。文选·汉·王子渊《四子讲德伦》:“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天符即章,人瑞又明。”表示在政平人和,万民乐业的太平盛世,会出现高令寿民,以褒奖统治者的功德。
    
四、清代皇帝对祥瑞的态度
    
    按历代传统祥瑞观念认为,凡有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瑞雪、瑞雨及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瑞符、说明人君有德及天。遇有黄龙见、礼泉涌、河出龙图、洛出龟书,山出器车、泽出神马等,说明人君有德及山陵。有凤凰翔、鬻凤舞、狐九尾、麒麟臻、雉自首、白鹿、白猿、白狼等出现时,则说明人君有德至鸟兽。有灵芝、嘉禾生、冥夹起、平露、宾连、木连理,说明人君有德至草木。有钟律和、四夷化、越裳来、孝道至、蒲出庖橱等,说明人君有德至八方。这些虚构的或符会的所谓祥瑞景物,经过历代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渲染。内容不断增多,以迎合统治者的欢心,下级官吏争相献瑞,有时甚至到了狂热程度。西汉后期的王莽就是典型实例.以至有人对祥瑞提出异议,指出是骗人的邪说。这方面要以东汉的王充为代表。但是,在封建迷信盛行的社会里,王充的思想不可能形成主流。但在后世君主中,不相信祥瑞的还是大有人在。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为例,他们对祥瑞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养吉斋余录》卷二载:“圣朝自朱果发祥以来,诸福至。康熙纪元六十一年,从不许人言祯祥瑞应。雍正间,内外臣工以景星、庆云、嘉鹤、异麦、灵芝、神芝之属告者,殆无虚月。”即表明康熙皇帝与雍正皇帝的祥瑞观截然不同。
    
1、康熙皇帝对祥瑞的态度  
    
    圣祖二十五年辛已,于成龙进嘉禾,上曰:“今夏干旱,幸而得雨、末足为瑞也。”《清史稿、茎祖本纪》关于五星连珠的说法,在一次读史时,看到宋太祖时五星聚奎的记载,即发仪论认为“五星行于天,度数不同,迟速各异,何由聚于一宿,虽史册书之,考之天文,断之以理,终不可信。”对古史中描绘古帝王的祯祥记载和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生尧的传说也提出了异议。“古称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生尧。此等事先儒常疑之,正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之意也’。盖圣人不语怪以垂戒于世,而后人犹有矫诬上天侈言祥瑞之事,况敢从而启之乎。”(圣祖御制文集卷二十六)“古史中如皇帝鼎湖乘龙,及周穆王宴于瑶池之事,皆非正史所传。虽文章常采用之,不过资其华藻以新耳目,其实不足信也。”又说:“自古帝王崇信方士以求神仙者,不可胜数。如唐之宪宗、武宗、宣宗,皆饵金石之药以求寿考,而不知反以自戏其生,覆辙相寻而不知悔者。昔人每深叹其愚。此皆未知无逸可以至寿,圣贤原有切实可信之理也。《御制文集》卷二十六、一集二函。又说:“人君惟敬修其德,以与天意相孚,不必指何事为何德之应。总之和气至祥,乖气至  。乃古今不易之恒理。遇祥益谦,遇灾知敬,乃人君应天之实事。亦无时不致其谨凛而已(《康熙御制文集》卷二十六)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康熙帝认为祥瑞于人君并无直接联系。如:康熙二十五年于成龙进嘉禾,康熙皇帝今年夏天一直干旱无雨,幸而后来得雨有了些收成,产量肯定受到影响,几棵嘉禾根本算不上什么瑞气。康熙皇帝崇尚科学,在他执政期间,正值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华,康熙帝积极吸取西方技术。任洋人推动立法改革,让洋人参与建筑设计,以及测量绘画等艺术,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他又极力限制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他认为古史所记的皇帝鼎湖乘龙,周穆王宴瑶池,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生尧,以及历代出现的大瑞五星连珠现象,都是不可信的无稽之谈,对历代帝王崇信方士以求仙,服丹药求长生,覆有中毒的先例而不只悔改,愚蠢之及。他认为天气变化(即气候)
是古今不易之恒理,遇祥益谦,要珍惜其劳动果实来之不易,遇灾,要及时救济,妥善处理。
    总之人君要勤政爱民,不失时机的为百姓办实事。从不相信何事为何德之应。他所理解的天意,即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所以他才时刻敬修其德,重实事,轻虚荣。在它的治理下,清代很快就呈现出盛世局面。
    
2、雍正皇帝重视祥瑞
    
    清代自雍正皇帝始,重视祥瑞,开献瑞讲瑞之先河。据《养吉斋余录》卷二载:“前史言瑞应者,后世亦或有疑义之词。至乾昭回,万方共见,且可推测得之。固可以虚文涂饰者。本朝雍正三年二月二日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乾隆二十六年正月辛丑午时,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嘉庆四年四月已丑,日月合甓,五星连珠。道光元年四月辛已辰时,日月
合璧,五星连珠。百年之中休微四现,又雍正十二年元旦立春,为甲寅年,丙寅月戌寅日,是日大雪盈尺,占验家以为上瑞。”
    雍正即位不久,社会上流传一股雍正擅改遗诏,弑君篡位的传闻,为了转移视线,并昭示自己即位是秉承天意。于雍正三年二月二日上演了一曲七星连珠的假戏。一些廷臣还引证古典,列举高阳,汉高祖、宋太祖实事,请求庆贺。雍正帝一方面大肆宣扬“七星聚曜”为难逢之天瑞,一方面不允廷臣之请求庆贺。假意把祯祥之昭示之由说成是皇孝至德之感即今
日敬应之实。并亲题“七曜会聚记”一篇,三百八十余字。此后,每遇祥瑞,即大肆宣扬。画影图形,昭示全国。在他在位十三年中,七星会聚,黄河澄清,嘉禾、瑞谷、神芝、耆草。频出不穷。景星庆云频频出现,更为稀奇的事,雍正七年署渐督性桂,署抚蔡仕舢奏进“湖州王文隆家万蚕同织瑞茧一幅,长五尺八寸,宽二尺三寸。任昉所记园客华蚕,茧大如瓮,不足夸兮。然世宗敬天以实,有而不居,卒未尝因此一受贺也。”(《养吉斋余录》卷二)另据《养吉斋从录》卷二十六载:“雍正间孝陵产神耆,景陵宝城山上,尝产石芝一本,彩芝三本,高宗有诗,见乐善堂集,耆草在古代常用于占卜,雍正元年,孝陵坟包上生耆草。即被雍正视为神草。并敬谨收贮,为此特命造办处制一具三层套箱,箱外织纹描金,云龙纹,箱面金漆满汉对照题签:雍正元年吉月,孝陵所产耆草六丛,三百茎敬谨贮内。”现今耆草已无。而此箱依存,还保管在故宫博物院。他先后作过《七星会聚记》、《嘉禾图跋》、《瑞谷图跋》、《黄河澄清碑记》、《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吉祭景陵文》等,计三千一百余字。连篇累读,不一而足。他极力宣扬瑞应的目的,一为掩饰自己的政治阴谋,证明自己敬天法祖,以祥瑞现象证明自己继承帝位是上天的安排,同时又以众多的祥瑞现象表示出太平盛世的景象。借以表现自己治国有方,是顺应天意的明主。达到缓解民族矛盾,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用心。
    
3、乾隆皇帝的祥瑞观念
    
    乾隆皇帝二十岁即位,在位六十年,加上作太上皇五年共六十五年。他在宫中长大,受其父雍正的影响,也崇尚祥瑞。在他统治期间,献瑞者络绎不绝。现存宫中的祥瑞文物很多。虽无重大庆贺祥瑞的活动,但对臣下向他献瑞还是津津乐道,并时时做诗以颂祥瑞。不仅自己吟诗称颂,有时还把亲近大臣招来,命题做诗。借臣下之口为自己歌功颂德。以达到标榜自己的目的。例如:乾隆三十九年有人献来直径有一米的天然大灵芝,乾隆皇帝非常高兴,随即做成灵芝插屏,亲自做灵芝诗一首。诗日:
    故土辞山泽,新屏侧几帷。
    丹青难与绘,雕琢未曾施。
    相则檀紫称,藉帷茅白宜。
    质犹盈天富,岁已数千期。
    舜代卿云阴,尧年宝露兹。
    蝉联三秀灿,蟠错万花苏。
    底用祥编表,还嗤寿牒披。
    涂中思曳尾,或亦似灵龟。
    该诗作完后,他又招来刘统勲,王际华,观保,董浩,于敏中五个近臣,以自己所作灵芝诗的原韵愿字,每人作诗一首。
    
    九茎连理茂,登用护书帷。
    已接祥烟绕,常含湛露施。
    层层云影现,隐隐古香宜。
    德产原非偶,材成适应期。
    琴风细犹拂,花气润还兹。
    仙境应迁住,灵根似结苏。
    赐题文倍焕,献寿检同披。
    三秀供佳制,十朋腾宝龟。
                       刘统勲恭和

    撷秀来仙圃,铺屏俪黼帷。
    月精方盛茁,云母不须施。
    金镂含英古,瑶光照席宜。
    一茎三晕合,三实万年期
    紫讶晴虹绕,华疑晓露兹。
    障风依宝几,湧  获琼苏。
    益寿直图炳,骈珍睿藻披。
    还嗤书宋瑞,丛下得神龟。
                       王际华恭和

    曾记斋房产,欣依朵殿帷。
    展疑屏幅尽,制妙案头施。
    韵采微咸若,奇祥颂罄宜。
    九芝茎可数,三信秀为期。
    似礼庭前湧,知冥砌畔兹。
    常昭云幺L缦,宛邑露威苏。
    嘉应瑶华叶,芬敷琼藻披。
    图书遨睿墅,册府著元龟。
                       观保恭和

    瑞朵舒瑶圃,清房映绮帷。
    仙灵曾采撷,金翠讵彰施。
    英擢玲珑秀,跗承屈曲宜。
    万年成雅供,五色应昌期。
    仍似云烟护,宁殊雨露兹。
    古香萦匼匝, 新泽发威苏。
    彩共奎章焕,珍逾宝典披。
    洞溟嗤记载,玉甲镂文龟。
                       董浩恭和

    英朵经仙耨,文屏近御帷。
    三台原共秀,五彩底须施。
    浴月光曾映,凌风障最宜。.
    承住紫霄合,托契碧云期。
    帖妥扶茎干,轮困蕴润兹。
    延年昭王检,象德结琼苏。
    作赋名初锡,成章 再披。
    疑分岱松荫,环质茁凫龟。
                        于敏中恭和

    除此之外,当时的尹继善、裘日修、钱维成、陈孝泳、沈初、彭元瑞、曹文埴、董邦达、刘纶等,也多次被召作瑞物诗。从清代宫中进单案部分记载得知:
    乾隆4 0年1 2月2 4日,奴才和琳跪进:天然瑞芝成座。(进单2 3包)
    乾隆5 0年4月2 6日,仓场侍郎臣蒋赐棨跪进:瑞芝屏成件。(进单2 7包)
    乾隆5 6年1 2月1 2日,奴才宝琳跪进:天然瑞芝两座.只收一件交静宜园.(进单23包)
    乾隆5 7年7月2 5日,湖北巡抚福宁进:芝屏成件.交热河.(进单3 8包)
    其它门类的瑞物还很多,如《养吉斋丛录》卷二十六载:“乾隆辛未秋狝,塞上蒙古台吉必力滚达以狍献。色纯白如雪。且睛如丹砂。是年恭值皇太后六旬万寿。高宗遂命为瑞狍而系以诗。次年秋狝,复于巴颜河落围中生致一狍,毛色纯洁周陆,所仅见也。”还有各种希见之鸟兽。他都视为瑞物。在他在位的六十余年中,献瑞源源不断,各类珍禽异兽、奇花异木,无奇不有。《养吉斋丛录》记载:“乾隆间,科尔沁达尔汗亲王策旺诺尔布进白鹰。高宗有御制诗,命郎士宁图其状。厥后霍罕进白鹰,白海青,亦命郎士宁图之。”《养吉斋丛录》卷二十六还记载:“长白山,万树丛郁,有瑞树者为之冠。高三丈五尺余,大数围。上分十二大支。茎叶轮  ,姿状各异。有松、有桧、有白杨、白榆、白桦、紫桦等八种。真神物也。乾隆间,命图其形以进。”
    乾隆时,高龄寿民亦视为瑞,曰“人瑞”。《养吉斋余录》卷二载:“乾隆元年,湖督史公贻直题:衡山民汤云山百三十一岁。十一年再题人瑞。十三年足,寿百四十三岁。……此皆近代所罕见者。”
    《养吉斋丛录》卷十五记载这样一件事。“初定外札萨克四部落时,以九白为贡。白骆驼一,白马八。其后年例由呼图克图奏进。投诚向化,以此为信。故不可一岁无九白贡也。宣宗御制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羌岁献帝京罗。赋此事也。贡至,宴使臣曰:九白宴。至今岁岁循行之。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瑞物是强迫地方官献来的。
    
五、祥瑞现象及祥瑞观念的剖析
    
    祥瑞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史书笔记屡见不鲜。日用器物装饰及各类工艺品大多具有祥瑞函意。加上历代儒家的喧染,形成系统的祥瑞文化。它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但也被历代统治阶级用来欺骗和愚弄广大劳动人民,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历朝历代均有文人学者或政治家、思想家对祥瑞观念提出异议。东汉时期的王充是最典型的一位。清代
则以康熙为代表。在他在位的六十年中,从不许人言祥瑞。表明他对祥瑞的态度。清代雍正以后,祥瑞忽然多了起来。有些祥瑞现象,稍加分析,即可认清是出于人为杜撰。
    
1  清代的五星连珠
    
    《养吉斋丛录》卷二说:“前史言祥瑞者,后世亦或有疑议之词。至乾象昭回,万方共见,且可推测得之,固可以虚文涂饰者。”“本朝雍正三年二月二日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嘉庆四年四月朔已丑,日月合璧,五星连珠。道光元年,四月朔辛己辰时,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百年之中,休徵四见。”
    《清史稿天文十一》五星合聚条“天官书言,同舍为合,于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之合各有占,而以五星合为最吉。查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二星、三星、四星之聚居多。四星合聚,指四颗星同处一个范围内。并未形成一条直线的联珠。所谓四星合聚,顺治朝十八年中出现六次。康熙朝六十年二十次,雍正朝十三年,五次,乾隆朝六十年十七次。均为四星合聚,五星联珠的记载一条也没有。另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天文台合编的《清代天文档案史料汇编》,洋洋780万字,也一条关于五星合聚、联珠的记载也没有。按康熙皇帝的说法,“五星行之于天,度数不同,迟速各异,何由聚于一宿。虽史册书之,考诸天文,断之以理,终不可信。”行星有各自的轨道。很难凑成一条直线,即使有可能,恐怕也是千载难逢的事。或瞬间的事。而且应当有相对周期。《养吉斋丛录》所记百年之中出现四次,而且前两次间隔三十六年十个月,中间两次间隔三十八年四个月,后两次间隔才二十二年。稍有头脑者,都会认为这四次五星连珠都是人为虚构的。反正平民百姓什么也看不见。即使真有的话,亦说明五星连珠并非难逢之现象,还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
    
2  清代其他瑞象

    清代雍正年还出现了黄河澄清的“瑞象”。雍正帝还亲自撰文刻碑和亲颂祭文告祭景陵。据现代有经验的人讲,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干旱冬季或开春。如果冬春两季少雨雪,沿岸泥沙自然较少进入河道。加之水量减少,河面封冻,水流缓慢,往往出现暂短澄清情况,这种现象如果确因干旱造成,根本谈不上什么瑞象。相反还有可能是灾年的预兆。
    翻开《清史稿》和二十四史,无一例外地都载有连篇累渎的祥瑞内容。
    (1)本纪中,每个皇帝出生时都有异征。《清史稿·世祖本纪》一:“福临、太宗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寝以语太宗,太宗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翼日,上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恣。神智天授。”
    (2)从两星合聚到四星合聚,仅顺治到乾隆朝共记载九十五次。
    (3)五色云、即庆云。也称祥云。自顺治至乾隆计出现三十六次。
    (4)真龙出现,自顺治至康熙二十四次。
在每次祥瑞记载中,均描绘的有声有色。可谓神乎其神。
    
3  祥瑞观念之剖析
    
    纵观《清史稿》,在这些祥瑞频出的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灾异现象。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发生日食三十次,月食八十七次,(旧传日食月食为灾异征兆)地震四十七次,雹灾一百九十四次,单雍正在位的十三年中,日食三次,月食十一次,地震二十二次,雹灾二十八次。其它还有水、旱、蝗、风等灾连年不断。有时使雍正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从其关心灾民疾苦方面讲,他是个好皇帝。但从天人感应的祥瑞方面讲,灾异这么多。如何能称得上是好皇帝呢。从这一点可以证明,所谓“祥瑞”现象和“人事”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把众多所谓“瑞物"、“瑞象”,竭力宣称为代表天意,是神灵嘉奖和保佑皇帝的体现,完全是人为的假象和谎言。其目的无非是愚弄人民,让人民相信和崇拜天命和天人感应。把自已打扮成神。既可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有时也可以转移视线掩盖其政治阴谋。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自己从未遇到的具体事物,人们常把对自已有益处的称为好运,(或称吉兆、瑞应),把对自已无益或有害的事物称噩运、灾异),把祥瑞现象描绘成图案,装饰在日用器物上,反映了人们追求美满幸福的审美情趣和心态。这些代表吉祥的瑞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文化传统。在今天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仍盛行不衰。我们应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使社会主义新文化
更加丰富多彩。
(待续)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