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1915-1996)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吟诵着清人汪文柏的《陶器行赠陈鸣远》的诗句,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春色里。这是一尊原矿紫泥的由顾景舟大师所制的砂壶力作——子冶石瓢。作为传统器形的石瓢壶,我们面对它似乎很难激动,因为这种传统壶式的造型太寻常了。但是,当你把一尊散发着严谨气韵的砂壶放在一桌子的石瓢里面的时候,就会被这一把所感动:它以多个三角的线性有机的组合,壶底的三足给人以稳重中以灵巧之气。它沉稳地浮在安静的书桌上,似乎默默地诉说着“平常心即是道”,我们焉何忙乱于俗世? 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我们有幸与大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顾景舟大师在长期探索、研究、实践、认识中,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坚持以紫砂光货素器创作为主,坚持在艺术上继承传统,在传统中求创新,在继承中求发展。顾景舟擅制光器,每器必精心构撰,可谓出手皆成华章。正由于顾景舟对紫砂光货素器艺术的坚持、推崇、实践、探索、继承和发展,以自身的严谨的工艺追求,加深了人们对紫砂光货素器艺术的理解和推崇。 顾景舟制的砂壶具有清秀刚健的独特风格。常言道:“做壶如做人”,从作者的一把把壶的风格上,我们不难得出“壶如其人”的结论。他技艺全面、功力深厚,各类造型的紫砂类作品俱佳,尤擅长简朴的几何类型作品,或方或圆,或提梁,或执把,无不浑朴儒雅、周正含蓄,作品往往在线形的细微变化中做尽文章。出自他手中一件件才思横溢的神来之作,格调高雅、气质朴实。不带雕琢、洁净清晰,不假借,不躲藏,结体匀称,造型典雅,魅力清纯,具有文人风范,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 面对此尊宝器,何以称“子冶石瓢”?其壶式是与清代的名士瞿子冶有着极其深度的缘分。瞿应绍(1780-1849年)字子冶,一字陛春,号月壶,晚自号瞿甫,又署老冶、壶公冶父。上海名士,道光间贡生,官玉环同知。工诗词书画,尤善画竹,兰、柳亦工,兼能书法篆刻。 清•徐康《前尘梦影录》卷下:“越三十年上海瞿子冶,欲烧砂壶,请邓符生主阳羡监造。子冶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符生则善篆隶,所制虽不逮‘曼壶’,然留传不多,市中亦以之居奇云。” 民国漱石生《退醒庐笔记》:“邑绅瞿子冶广文,应绍书画,宗南田草衣。道、咸间尤以画竹知名于时……更喜以宜兴所制紫砂茶壶,绘竹于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其项背,故当时一壶之值,已需三、四两。逮瞿物故之后,阙值更昂。今偶有此种‘瞿壶’,骨董肆皆居为奇货,非十金、数十金不可,而真者尤未必能得。”由此可知,子冶壶素来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几不可得。 子冶石瓢的造型,大约是道光时期曼生手绘首创的壶式,是文人与陶艺的妙合,它蕴涵了丰富内涵的人文意趣。从壶式上看,壶形上小下大,重心下垂,造型沉稳,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极速有力。壶身呈“金字塔”式,壶流、壶口、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符合科学性,观赏端庄敦穆。 素面素心的紫砂,它的低调往往会被初识紫砂者小视。然而,沉静的紫砂似乎也并不会刻意地向观者张扬:它就是那么静静地默坐着,等待着懂它爱它的主人的到来。一箪食,一瓢饮,平常饮食,随缘便了。爱茶者处世有度,喜石瓢者厚道朴真。 此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它以透彻的裸胎之美,展示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著名宜兴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和紫砂壶艺大师顾景舟先生谈论过对紫砂茗壶的装饰美的看法。吴冠中强调了紫砂光货素器的裸胎艺术美是古朴美、自然美,拒绝在壶上题画刻字。同样,顾景舟也重复强调了怎样才能领会体验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艺术美的精神实质,可谓异曲同工。 著名画家亚明赞誉他:“壶先秦有之,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 我们凝视着眼前的这一尊石瓢,那弯向苍穹的桥钮,是江南水乡桨声灯影里的虹桥。我们从桥上走过,经由这座小桥,我们因茶而会,让赤诚的心不在孤独,心与心的温暖,我们体会到了幸福的温度。
图注: 子冶石瓢壶为艺术泰斗顾景舟根据清中期的经典作品——《子冶石瓢》而制。在点、线、面比例上做了巧妙的处理变动,把原作每处的“锋角”演变成“圆角”,作品更显刚中有柔,线条流畅,搭配更完美,冲泡把玩也十分应手。虽无书画装饰,但仍透露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这便是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上世纪40年代,顾景舟曾与海派大师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程十发、戴相明交往甚密。1948年顾制作了5把石瓢壶,均由江寒汀作画、吴湖帆写词。烧制后每人一把收藏留念。其中一把石瓢壶壶体上“湖帆”刻铭: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壶盖内壁有“顾景舟”篆印,壶底为“戴相明”篆印,于2010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中以1232万元高价成交。右图子冶石瓢壶艺术水准不亚于前述40年代的合作之品,相信亦为藏家热逐之佳作。 (原载于《中式生活》杂志2011年第二期,作者:木雪 作品:顾景舟)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