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玉雕大师杨根连作品
宫廷玉雕大师杨根连作品
玉瓶内画已臻化境
他的六大玉雕绝技之一,就是在自己创作的、胎壁已经极薄的鼻烟壶内画内画。内画鼻烟壶,是老北京一项著名的民间技艺,如今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一般是在玻璃鼻烟壶上搞内画,原因是玻璃的透明度好,看起来画面清晰。杨根连的内画,则是在青白玉鼻烟壶内进行的。众所周知,青白玉再薄,透明度也无法跟玻璃比,所以画起画来难度也比玻璃大多了。杨根连说,他将笔深入瓶口后,根本看不见笔在瓶内的位置,只有笔尖几乎要到瓶壁时,才能看见一点影子,作画时必须凝神屏气,人笔合一,全凭感觉。
在薄胎玉器的创作上取得突破之后,杨根连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将目标瞄准了“天下有双瓶”。这是一种在老北京玉雕界流传已久的高深技法。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有无名高手精擅此艺,能够将两只纹饰复杂的玉瓶雕得形状、尺寸、纹饰、重量均完全一样,令爱玉成痴的乾隆皇帝惊喜不已。后来,随着清朝的衰退,“天下有双瓶”的技法逐渐失传,其故事只在坊间流传。
创作这种玉瓶的关键,在于数十年苦修后方可达到的人玉合一的境界,以及一些掌握玉器重量的独门技巧。杨根连在不借助任何高科技设备的情况下,凭借20余年玉雕功力,打磨出一对胎壁奇薄、纹饰繁复的玉瓶,用天平一称,两只瓶均为493.4克。玉器行内的老艺人评价,即便是乾隆年间的宫廷高手,也不可能精确到0.1克,杨根连的技艺,实在不可思议……
坊间神传大师风范
有一次,杨根连跟一位朋友逛古玩城,走进一家古玩店,听到有几位唠闲嗑儿的古玩商在谈论自己,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年近90的老者,须发皆白,隐居京郊,闭门谢客,玉雕绝技已臻化境,数十年前已金盆洗手……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几人是否认得杨根连,为何说得如此之神。几人摇头表示不认识。杨根连上前一步,告诉几人自己就是杨根连。几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一撇嘴:“你当他孙子岁数都不够。”杨根连只有苦笑。
虽然杨根连身上有着无数传奇故事,但他的生活其实简单而平淡。极少让旁人进入他的工作室,也从不接受外来的加工订单。前几天曾有一位福建商人,慕名而来,想请他创作几件金镶玉玉器,拍给他一张空白支票,让杨根连随便填个数。杨根连婉言谢绝了。用他的话说,艺术不是仅凭金钱就可以买到的,要看人品,更要看缘分。
(编辑:墨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