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芝素描
2005年秋,正值江南多雨的时节,笔者静静地坐在109岁的胡家芝面前,听老人讲述一个世纪的剪纸往事,思绪如窗外的雨水绵远而悠长。
“福寿双全”的人生
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那时候,桐庐流行一种地方戏叫芦茨戏。戏里鲜活的人物吸引了幼小的胡家芝,回家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了起来。当年的小女孩没有想到,这一剪,她竟剪了一百年,从当年的黄发女童“剪”成了如今满头霜雪的百岁老人。2005年5月1日,老人应友人之托,创作了剪纸作品“福寿双全”,这也许是对她自己最好的写照吧。
花白的鬓发、慈祥的目光、深蓝色的对襟布衣,坐在窗前的老人神情安详。讲起当年看戏后回家剪纸的事,老人露出孩子般的微笑:“都是剪着玩的,不算好!”七八岁孩童的剪纸也许算不上很好,但是十几岁少女时的精美作品却深深打动了一个小男孩——表弟叶浅予。1985年,时年78岁、已是著名画家的叶浅予先生在写给表姐的信中说:“由于你的启发,喜爱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理所当然,你是我走向艺术的引路人。”
胡家芝16岁毕业于桐庐第一女子学校,在那里,她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得到了一位杭州手工教师的指点。从此,她的剪纸作品除了具有民间传统,更具一层文化内涵。20岁时,胡家芝出嫁到离家30里的珠山村。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胡家芝拿起剪刀,剪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喜花”、“灯花”和“礼花”。在珠山生活的36年里,胡家芝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乡亲们亲切地称她“福星”。
深厚的家学修养,新式的学校教育,加上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使老人的剪纸作品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审美意象,又继承了江南“喜花”吉祥如意、祈福迎祥的悠久传统,形成了玲珑剔透、俊秀优美的剪纸风格。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评价说:“胡家芝老人的剪纸艺术,融合了中国的文人艺术和民俗艺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祖国万岁”的心愿
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感受,赋予了老人剪纸创作新的内容和形式。1959年,老人精心设计了作品《祖国万岁》,讴歌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
窗前雨声滴答,一如老人悠长的记忆。“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我问老人。老人含笑抚了抚鬓角的白发,想了想,“《祖国万岁》。”“为什么最满意?”“那时候,农业变化大呀!”听着老人的娓娓叙述,看着《祖国万岁》上沉甸甸的稻麦穗、雪白的棉花、水灵灵的瓜果,仿佛能够触摸到老人当年对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20世纪80年代,老人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万象更新》、《美满人间》、《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这些精品体现出老人剪纸的独特风格:篇幅宏大、内容多样、内涵丰富。老人常常运用多种吉祥语言,通过谐音、寓意、象征等表现手法,创作出既主题突出、又内涵丰富的作品。这一时期,反映老人艺术成就的图书《胡家芝喜花剪纸集》出版了,电视片《胡家芝剪纸艺术》也成功拍摄。
“普天同庆”的情怀
老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份《参考消息》和一个放大镜。她的大儿子袁振藻先生介绍,虽然视力已大不如前,但母亲长期以来保持着看报纸的习惯。在这位每天都关心着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老人面前,时代的新鲜内容依然激发着她的创作灵感:1995年,她把《丹凤朝阳》献给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9年,她用《国富民强》来祝福共和国50岁生日,用《喜迎回归》来欢庆澳门回归……
墙上的大型剪纸《普天同庆》更是寄托着老人的家国情怀。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百岁老人精心构思、三易其稿、历时两月,创作出这幅作品。作品中间上方为国旗和区徽,周围是牡丹花、紫荆花、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两侧上方是喜鹊报喜、日月争辉,边饰为和平鸽、鲜花,底边正中是回归的日期。整个作品构图规整而内容丰富,欢快热烈而庄重富丽,生动反映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袁振藻说,作品完成后,他代老人用航空信件邮寄给了特区政府。谈起当年创作这件作品,历经三个世纪风雨的胡家芝仍然有些激动:“过去外国人欺负我们,现在回归了,心里高兴!”
辞别老人时,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阳光正透过窗子照进来,老人饱经沧桑的脸显得格外柔和。我再次看了看老人在百岁大寿时创作的《百寿图》:一百个“寿”字被高山流水、寿桃松鹤所环绕,透着苍劲的生命气息。祝愿老人生命之树长青!艺术之树长青!
(编辑:申水)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